曹晓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4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成为了重要的素质。素质教育也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为此,本文浅谈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问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学生在我的点拨和指导下,经过讨论,很快列出了不同的算式:(1)因为男生人数为单位“1”,因此女生人数为:1-20%=80%,因此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80%)÷80%=25%。(2)同上,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20%=80%,又因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因此可得,男生比女生人多:20%÷80%=25%。(3)同上,因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4/5,即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因此可得,男生比女生人数多:(5-4)÷4=25%。
一题多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总结,可揭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增长学生智能的目的。
二、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也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了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后,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我启发学生能否将圆面积的推导公式和圆柱体的侧面积推导公式的过程进行联想和联系,概括出求圆柱体表面积的公式。学生经过讨论并用学具操作,很快想出,因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近似长方形的长即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即是圆柱体的底面圆的半径,因此,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即可为:S=2πr×(r+H)。
三、善于联想和比较,培养学生在联想和比较中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如让学生能针对某一问题,通过类比思维去解决,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比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句数量关系句“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比女工人的人数多1/4”,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句数量关系句进行联想,改变成内容不变但叙述方法不同的数量关系句,学生经过讨论,即很快能说出:(1)男工人的人数是女工人的人数的1+1/4=5/4;(2)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与女工人的人数的比是5∶4;(3)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与男工人的人数的比是4∶5;(4)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是男工人的人数的4/5,(5)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占全厂工人的人数的5/9;(6)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占全厂工人的人数的4/9;(7)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比男工人的人数少1/5。这样学生很快能将比与分数进行融会贯通,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通过一题的灵活多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到引导学生对命题条件、结论进行各种变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归纳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之后,我出示长方体的实物,并演示提出如果少掉一个底面的一个面,请学生思考这时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前面的一个面,这时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两个底面,这时的四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少掉了两个底面,这时实际只要求什么?哪一种物体只要求出四个面?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说出求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并知道少掉两个底面,实际上只要求长方体的侧面积,通风管即只要求四个面。这样通过运用实物和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联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再如课本上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中的一道思考题:“修一条公路,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3,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这条路长多少米?”
这道题有的学生求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修一条公路,已修了全长的1/4,再修300米后,则已修了全长的1/3,这条路长多少米?”这道题学生很快能列出算式:300÷(1/3-1/4)=3600(米)。
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上面一道思考题的条件是:“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这里隐藏着一个等量关系,如果抓住这个等量关系,就可列方程解答。设已修的长度为X米,那么未修的长度为3X米。
(X+300)∶(3X-300)=l∶2
解得X=900
X+3X=900+900×3=3600(米)
答:这条路长3600米。
接着,我再引导学生,又因为公路的总米数是“不变量”,把条件“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1∶3,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转化为:“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1/3,再修300米,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1/2”,如把公路全长看作单位“1”,所以可得,已修的长度就是总长度的:1/3÷(1+1/3)=1/4,再修300米后,已修的长度就是总长度的:1/2÷(1+1/2)=1/3,由此可知,300米就相当于公路全长的:(1/3-1/4),所以可列式为:300÷(1/3-1/4)=3600(米)。答:这条路有3600米。
在学生掌握了这道思考题的解答方法后,我又出示了这样一题:“修一条公路,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是1/3,再修300米后,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1/2。这条路长多少米?”然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在掌握了上道题的解题方法后,很快能求出公路的全长是:300÷[1/2÷(1+1/2)-1/3÷(1+1/3)]=3600(米)。
接着,我又出示了这样一题:“修一條公路,未修长度是已修长度的3倍,再修300米后,未修长度是已修长度的2倍。这条路长多少米?”我再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在解答了上面两题的基础上,也能很快求出这条公路的长度是:300÷[1÷(1+2)-1÷(1+3)]=3600(米)。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首先要以鼓励为主,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感受活动课的轻松愉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差生的评价,突出因材评价,抓住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评价时还要及时、公正、客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只要教师多加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我相信,学生的创新素质一定会有大幅度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