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1

2014-07-19 12:14冯江平赵舒贞
关键词:进行搜索

冯江平, 张 月, 赵舒贞, 陈 虹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1

冯江平, 张 月, 赵舒贞, 陈 虹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网络舆情作为当代社会舆情的重要方面,引起广泛关注。对网络舆情的全面把握,依赖于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研究在文献查阅和专家评定的基础上,从政府、网媒、网民三大网络舆情主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构建了包括政府舆情应对能力、网媒舆情热度、网民心理特征在内的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并为指标赋予权重,表示不同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最后以“什邡钼铜事件”为例说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实践运用。

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什邡钼铜事件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进入“全民发声”时代。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存方式,并促使社会舆情的发生、发展以及“围观结构”产生新的变化。网络舆情表达的社会情绪、民众意见更为宽广,涵盖了主流与非主流、精英与草根、理性与非理性、公开与不公开甚至不为人知的机密等所有层次的社会意见。这就使得对民意的把握更加扑朔迷离,也使得社会危机的发生机制、表现方式和发生频率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网络社会热点问题一旦处理不当,便可能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响甚至负面情绪爆发。

所谓网络舆情,是指民众对于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意见、观点、情绪和态度的总和及其传播。从网络发展的趋势看,网络舆情在影响公众视听、引导社会意识形态及政府公共事务决策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舆情逐渐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将对我国的政治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探寻和构建相应的监测指标体系并加以预测,提前发布网络舆情的预警信息,将有助于迅速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变化趋势,更好地了解和引导网民心态,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消解其不良影响。

国内外学术界近年来对于网络舆情预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预警的平台建设、指标体系构建、关键技术和算法以及机制等方面。而有关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有学者认为,网络舆情监测的指标应从时间维度、显著维度、数量维度、集中维度、意见维度等方面来设计;[1][p.13-14]有学者提出了内容敏感度、民众关注度、传播扩散度、态度倾向性等4个维度的安全评估指标;[2]还有学者提出了“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的舆情发布者指标、舆情要素指标、舆情受众指标、舆情传播指标、区域和谐度指标等5个指标群;[3]以及依据网民反应、突发事件信息特性、突发事件事态扩散等维度构成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4]

已有的研究对网络舆情预警指标的构建原则、维度以及具体内容进行了一定探讨,但还缺乏较为全面的理论把握和系统的指标研究;同时,对网络事件中网络民众心态的探讨及其引导还较少涉及。本研究试图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以有助于较全面地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特征、发展规律;同时借助指标分数的计算,能够及时发现网络舆情的危机事件,评估危机程度,并对网络热点事件中的网民心态进行分析,探讨网络舆情发生、发展、变化的心理学特点与规律,为政府部门及时了解舆情动态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内容丰富,涵盖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等贫困治理的全流程。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明确提出了“五个一批”的精准脱贫措施,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措施之一,不仅政策性很强,又是操作层面要求很严的一项工作。酒泉市在脱贫攻坚中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的举措,通过一系列举措力保贫困人口如期顺利脱贫,助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网络舆情产生于网络,但其现实依据是特定的事件。图1显示网络舆情以事件作为载体,并涉及政府、网媒、网民三大相互作用的主体。政府利用网媒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并对网媒进行监控;网媒为网民提供参与平台,并引导网民的态度和行为;网民通过网媒表达态度和情感,进而传递对载体事件和政府权威信息的褒贬和质疑。

相应的,网络舆情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兼顾上述三大相互作用主体,即需要包括:针对政府的应对能力评价,针对网民的心理特征评价,针对网媒的舆情热度评价。其中针对网媒的舆情热度评价是网络舆情评价最基本的内容,针对网民的心理特征评价有助于揭示舆情热度这一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针对政府的应对能力评价有助于了解舆情的可控程度和发展趋势。

3. 内容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以网络舆情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收集事件内容所含信息及其变化的相关信息,通过舆情统计分析和文本内容分析深入揭示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及实践运用。

图1 网络舆情的载体以及三大相互作用主体

(二)研究方法

开着这部“驾驶者之车”穿梭,仿佛只是一瞬间,TIT就被唤醒了:最先是微信总部,安静、有序;而后是那些咖啡馆,拐角处先有咖啡香传来;接着是那些买手店开始摆弄橱窗设计—在沉睡和活跃之间,仿佛只有捷豹XE才能赶上这速度。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和整理网络舆情初步评价指标,并构建初步的评价体系。

2. 专家评定法:邀请舆情评价、网络舆情、社会心理学领域的7位专家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重要性和相关度评价,以此作为筛选指标的依据。此外,对最终筛选出来的指标进行相对重要性对偶评价,以便于使用层次分析模型计算指标权重。

本研究从图1所示的政府、网媒、网民三大网络舆情主体相互作用的角度,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评定的基础上,构建包括政府舆情应对能力、网媒舆情热度、网民心理特征在内的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专家评定法和层次分析模型为各项指标赋予权重,表示不同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最后以“什邡钼铜事件”为例,阐明该指标体系的实践运用,并为后续研究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指数奠定基础。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经常性的为幼儿提供作品展示平台,源源不断的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针对网络舆情评价这一研究热点,不同研究者视角各异。如吴绍忠、李淑华[8]从公安情报角度指出网络舆情评价的重点是在对舆情本身、舆情传播和舆情受众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预警指数;林琛、李弼程、王瑾[9]将话题、传播等网媒因素和参与量、情感倾向等网民因素相结合,使用模糊建模构建了简单而具有实证操作性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刘毅[10]指出网络舆情预警应重点关注警源与警兆因素,并使用包括舆情广度、热度、态度倾向与行为倾向在内的各类警兆因素构建了三角模糊预警指标体系;兰月新、曾润喜[11]提出网络舆情阶段预警,使用实证数据分析了网络舆情在潜伏期、扩散期和消退期的规律和特点。

描述统计使用excel软件完成;层次分析模型使用天津大学郭均鹏编制的AHP软件系统[5]进行构建;文本分析使用武汉大学沈阳编制的 ROST Content Mining System软件[6]进行初步编码,并依据实际情况对部分编码结果进行人工修正。

三、研究结果

(一)网络舆情的网媒热度评价指标体系

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以网络舆情的载体——网络平台为分类依据,构建了最初的热度评价指标体系,经专家评定保留下最重要的指标。最终构建的网媒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层:第一层为总目标网媒舆情热度A;第二层包括舆情在网络新闻媒体上的热度B1、舆情在论坛平台上的热度B2、舆情在博客平台上的热度B3、舆情在微博平台上的热度B4;第二层指标下,进一步包括若干指标项目C11到C42(详见表2)。

邀请7名网络舆情研究专家对上述指标体系中各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定,用表1所示的数值形式给出两组判断矩阵:反映第二层指标对第一层指标重要性的矩阵B中的元素bij表示Bi和Bj对于A的相对重要性,反映第三层指标对第二层指标重要性的矩阵Ck中的元素ckij表示Ci和Cj对于Bk的相对重要性。

使用与网媒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类似的方法,获得网络舆情中政府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如表4所示。表中3个二级指标,政府危机公关能力最为重要,其次为政府处理事件结果,再次为政府信息处理能力。在最重要的二级指标政府危机公关能力中,政府对事件的响应速度是最重要的三级指标。

表1 层次分析模型判断矩阵的标度及其含义

使用层次分析模型对构建的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以及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各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此时标准化后的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也就是网络舆情热度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如表2所示。从中看出,网络舆情在论坛平台上的热度和在微博平台上的热度是最重要的二级指标;论坛平台上的热度以发帖量和回复数为主,微博平台上的热度则以转发数为主。

表2 网媒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

(二)网络舆情的网民心理特征评价指标体系

使用与网媒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类似的方法,获得网络舆情中网民心理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如表3所示。表中4个二级指标,最重要的是网民的情绪倾向性,其次为网民的意见倾向性,再次为网民受意见领袖影响程度,网民结构相比其他指标而言几乎不重要。

我在日常生活中会非常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认识各种情绪,也会用大拇指向上或者向下来表示这些情绪是否令人舒服。

表3 网民心理特征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

(三)网络舆情的政府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式(10)给出了冲击速度随冲击时间变化的隐函数表达式。因此,我们提出可以通过高速摄影仪记录变形的全过程,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得出冲击速度历史曲线(即通过对试件未发生压溃变形的区域进行跟踪,记录并计算前后照片中该区域的移动像素的大小,然后计算出瞬时冲击速度),通过隐函数表达式(10),采用非线性拟合来确定材料参数。进一步可以由输出杆记录的应力曲线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二天,崔仁浩就带着我去他家,说是要把我隆重介绍给他的家人。下午五点左右,我穿上他送给我的PRICH套装,走进了他的家。之前,我总在想,究竟是怎么样的家庭,才会生出这样形象气质俱佳的男子,进他家门的那一刻我明白了。

表4 政府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

(四)网络舆情评价实例

下面以“什邡钼铜事件”为例,说明上述所构建的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网络舆情网民心理特征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网络舆情的政府应对能力评价因评价主体难以确定,本实例分析不涉及此部分)。

除了网民的情绪倾向性和意见倾向性这两个重要的网民心理特征评价指标,网民受意见领袖影响程度这一指标也不容忽视。以新浪博客为例,7月4日博文数和博文评论数同时达到峰值,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作为意见领袖的韩寒和李承鹏当天在博客内发表的文章引起大量的转载和评论,而其他博文的关注度相比之下显得微乎其微。

根据表2,舆情在论坛平台上的热度是最重要的热度指标,但该项指标数据收集难度过大,现实应用中未将其列入。图2、图3、图4分别给出舆情在微博平台、博客平台和网络新闻媒体上的热度随时间推移的发展变化过程。

2012年9月到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72例,纳入标准:病理证实的胸段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者;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都采用新型颈胸膜固定;卡氏评分≥70分者;放疗前临床相关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者;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复发癌或已呈恶病质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根据放疗时双手放置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2例与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体重指数、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情况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图2 “什邡钼铜事件”在微博平台上的热度

注:微博发布数和转发数均搜集自新浪微博,新浪在7月3日和4日暂时关闭发表功能,此间无发布。

图3 “什邡钼铜事件”在博客平台上的热度

注:博文数、博文评论数、博文浏览数都搜集自新浪博客,以“什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人工排除与“什邡钼铜事件”无关的博客内容。

图4 “什邡钼铜事件”在网络新闻媒体上的热度

注:各指标数据的搜集方法说明。(1)新闻专题数量:在百度新闻平台内搜索各网络媒体对事件的报道,人工对新闻标题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统计。(2)实时新闻报道数量:在百度新闻中,以“什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人工统计相关新闻报道。(3)新闻关键词搜索量:在百度指数中,以“什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获取。(4)新闻评论数量:人工统计在新浪网、搜狐网、网易、凤凰网站、雅虎网站的相关新闻报道评论量。

2.“什邡钼铜事件”的网民心理特征

根据表3,网民的情绪倾向性是网民心理特征评价中最重要的评价指标,网民的意见倾向性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下面以“什邡钼铜事件”中一篇非常重要的文本,同时也是2天内回帖量多达5168条的文本——政府发布的公开信《冷静是我们幸福的需要》[7]为例,分析网民的情绪倾向性和意见倾向性。

(1)网民的情绪倾向性。图5呈现了7月3日至4日两天网民回帖的各类情绪倾向比例。7月3日,带有消极情绪的帖子高达94.20%,带有中性情绪和积极情绪的帖子分别只占3.22%、2.58%;7月4日,带有消极情绪的帖子下降到69.44%,带有中性情绪的帖子上升到25.13%,带有积极情绪的帖子上升到5.43%;7月5日回帖数迅速下降到34条,6日以后就没有网民对该公开信发表评论。可见网民的情绪倾向从消极转向中性和积极,成为降低舆情热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图5 《冷静是我们幸福的需要》网民回帖情绪倾向

(2)网民的意见倾向性。在7月3日至4日的回帖中,消极情绪的帖子主要内容包括对环境污染的担忧,对公开信中检测结果和涉及专家的不信任,对政府不顾百姓健康只抓经济增长的失望和愤怒;中性情绪的帖子主要内容包括要求政府听取民意,对钼铜化学元素进行介绍,要求信息公开等;积极情绪的帖子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期待事件和解等。在所有回帖当中,网民对“什邡钼铜事件”呈一边倒的反对意见,46%的网民质疑政府发布的关于钼铜项目无污染的结果;18%的网民质疑公开信中环境监测专家的身份;12%的网民认为被新疆和云南拒绝的项目却建在什邡,为此感到不平;5%的网民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10%的网民认为该文章属于政府居高临下的训话;剩下9%的网民回帖无实质的意见内容,只是表达情绪。

本文详细阐述了PAG的物理特性及其在淬火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并对水基淬火剂在使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从图中可见,舆情在不同网络平台上的热度都经历了发生、激化、消解的完整过程,但在不同网络平台上,舆情热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以及舆情热度在峰值附近维持的时间不尽相同。具体而言,“什邡钼铜事件”在微博平台上自7月2日至7月7日热度都较高,尤其在7月5日发布数达到17049条;在博客平台上,仅在7月3日至7月4日有非常高的博文浏览数,仅在7月4日有非常高的博文数和博文评论数;在网络新闻媒体上,7月3日至7月4日的热度最高,此后热度在小幅波动中持续下降,下降速度不如博客平台那么明显。

进一步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 System内容挖掘软件对回帖内容进行提取,并依据实际情况对部分结果进行人工修正,最终提取回帖高频词汇如表5。这些高频词汇既反映了网民的意见倾向,又表达了网民的情绪倾向。例如,“元素”、“污染”、“检测”、“环保”、“人体”、“健康”、“生死”、“吃水”、“子孙后代”、“影响”等词汇集中体现了网民对环境污染本身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的高度关注;“你们”、“我们”、“政府”、“老百姓”、“民情”、“人民”等词汇集中反映出网民感知到政府和民众之间群际关系的对立;“事实”、“歪曲”、“不相信”、“保证”、“林业”等词汇集中反映出网民对政府决策和发布的公开信表示不信任;“祸害”、“于心何忍”、“败类”、“良心”这些极端词汇集中表达了网民对政府的质疑和愤怒。

学校自身拥有的固定资产由于其总价值较高,且所使用的时间长短不一,使用年限也不一致,如果要让固定资产的管理、登记、查询、统计等相关工作达到高精准度,就要合理地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其优势技术融入管理的过程当中。使资产管理系统更加拥有自身的特色,合乎管理者的需求,从而全面实现对学校自身所拥有资产的实时性、动态等管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表5 《冷静是我们幸福的需要》网民回帖高频词汇

1.“什邡钼铜事件”网媒舆情热度

四、结论与讨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民数量日益增加,网络信息传播日益便捷,社会热点事件极易在网络平台上引起关注和讨论,这使得网络舆情成为当代社会舆情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地下水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4],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决策依据[5],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及时服务[6],为地质勘查及地下水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7],同时在矿产资源评价[8]、地质遗迹保护[9]、矿山水害防治[10]、土地利用与国土规划、城市地下水空间利用[11]等领域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本研究从政府、网媒、网民三大网络舆情主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构建了具有整合性和时效性的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继承了这一系列研究尝试通过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评估网络舆情危机程度、探索网络舆情发展规律的思想,同时比上述研究更进一步地构建了整合政府、网媒、网民三大网络舆情相互作用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数值形式区分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期待以体现网媒主体的网络舆情热度为出发点,了解舆情发展动态趋势;以体现网民主体的网民心理特征分析为关注点,深入理解舆情的内容与社会影响;以体现政府主体的政府应对能力分析为着力点,以评促改,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此外,考虑到网络平台的时代特征,本研究将当下流行的网络新闻媒体、论坛、博客、微博平台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使得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再者,本研究不仅仅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还使用专家评定法和层次分析模型赋予指标权重,有助于理解各具体指标对网络舆情的不同贡献程度,可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二)本研究以“什邡钼铜事件”为例,将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实践,较全面地了解该典型事件的网络舆情特征以及折射出的网民社会心态[12]

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AS)是允许被测对象经过传感器采集和调理,转变为诸如电压、电流、脉冲或其他易被采集的信号之后,再通过特定的方式送入计算机或者微处理器供处理或存储的测量系统。数据采集是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前提,在工业控制和科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模块是保证试验台自动、可靠、高效运行的关键。

“什邡钼铜事件”是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体现了诸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典型特征。首先,网络舆情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都会历经发生、激化和消解的过程。一般规律是,事件发生后的头两天是网民最为关注的时间,除微博平台持续时间较长外,舆情热度在博客平台和网络新闻媒体平台消减较快,如果对该事件处置得当,一般从第4天左右开始迅速消减。微博作为最时尚和最便捷的传播途径,影响力更大、更远。其次,网民的情绪倾向性和意见倾向性既构成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成为影响网络舆情发展的重要原因,不满情绪主导下的意见和评论更易引起网民间的情绪感染、态度传播,并能迅速加剧网络舆情的热度。再次,具有影响力的专写社会评论的网络意见领袖,对于事件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尤其当意见领袖们越来越多地站到前台,愿意公布自己的姓名,直接与有关部门和领导交流与对话时,他们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什邡钼铜事件”作为当代社会网络舆情的一个缩影,间接而又真实地折射出了网民的社会心态,这包括:(1)避邻心态:可以把有环境污染的工厂建到别的城市,但不要建到自己的城市。(2)不公平感:其他城市拒绝的项目,也不应该建在自己的城市。(3)不安全感:当项目的实施可能危害到空气、水质、健康、生命的时候,会引起人们极大的不安全感。(4)不信任感:网民对真相的诉求呼声越来越大,质疑政府发布的信息以及专家、权威机构的言论。(5)社会参与感:网民公开表达对自身利益受损的不满甚至愤怒,并期待通过“网络围观”改变现状。这些社会心态反映出网民对自身利益和自身所属群体利益的高度关注,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的社会参与意愿,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信任缺失、民众与政府对立等社会问题。

(三)我国的网络舆情中存在着两个舆论场的对立

在我国的网络舆情中,体现了两个舆论场的对立:一是各级党和政府通过权威发布、权威解读等方式,自上而下主动释放信息而形成的“官方网络舆论场”;另一个是依靠网民自下而上的发帖、浏览、转发、评论等而形成的“民间网络舆论场”。

包括“什邡钼铜事件”在内的重大网络舆情,暴露了基层党委及政府在处置这类网络群体性事件方面应对能力比较薄弱,难以有效地解决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对立和冲突。如什邡政府对市民发布的公开信《冷静是我们幸福的需要》,就反映出政府措辞使用不当,有些言辞很容易被反驳,从而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损害党政机关的形象,甚至引发民众不满情绪的爆发。对此,许多地方党政干部还缺乏足够明确的认识,对网民回应不及时、不充分的现象普遍存在。官方发布的虚假和不当信息越多,民众的不信任感越强,事件平息的难度越大。期待更多研究能够为网络舆情评价、网络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应对提供借鉴,充分发挥网媒的功能,让政府通过网媒有效引导网民,也让网民通过网媒理性传递诉求,最终协调“官方网络舆论场”和“民间网络舆论场”的对立冲突。

(四)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了舆情发展变化的数值特征,网络舆情的深入分析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网络舆情的热度及其变化趋势,是舆情分析最基本的内容,有助于迅速诊断舆情的危机程度,实现舆情预警。但仅有这些数值特征,还难以深入把握舆情的具体内容,难以深入了解舆情产生的原因,以及舆情发展、维持乃至消减的条件。

人生如一幕璀璨的星夜,无数流星一瞬而过,美丽过后却未留下任何痕迹。而梦想,却如那颗启明星,永远闪耀在远方,指引着那些晚归的旅人回家的路,于是,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人们总是在心底默默憧憬着梦想,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努力。只为那一方执着,为那一丝星光而执着,而每一次的触及,都令人惊艳。

在本研究的“什邡钼铜事件”案例中,网络舆情分析始于传媒学视角,对网媒主体舆情热度进行动态描述,接下来则从心理学视角,对网民主体的心理特征(如情绪倾向性、意见倾向性、意见领袖影响力)进行深入分析,以理解具体的舆情内容和舆情发展变化动因,最后还从社会-心理视角,挖掘舆情内容背后折射的网民社会心态。总之,在多学科视角下,可以不断拓展舆情分析的内容。事实上,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舆情,离不开传媒学的研究范式;作为一种社会舆情,离不开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作为由网民参与而构成的一种网络社会舆情,离不开对网民个体和群体心理的深入认识。因此,充分挖掘网络舆情的内涵,离不开多学科、多视角的共同介入和参与,本研究在此方面做出了一定尝试。

当然,本研究也还存在一些局限,如未考察网络舆情特定事件本身性质(如事件敏感度、次生事件发生概率等)对网络舆情产生、发展和消解的作用;未能明确网络舆情政府应对能力的评价主体。同时,所构建的网络舆情评价指标体系,还可以在更优化的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预警评价指数,以更方便地诊断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及其危机程度。这些问题,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1] 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 戴媛,郝晓伟,郭岩,余智华.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0,(4).

[3] 谈国新,方一.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4] 兰月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11,(7).

[5] 郭均鹏.AHP软件[CP/C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2.

[6] 沈阳.ROST Content Mining System[CP/OL].武汉大学沈阳的博客,2010-10-1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9936-373828.html.

[7] 四川什邡钼铜项目公开信:冷静是我们幸福的需要[EB/OL].凤凰网,2012-7-2,http://finance.ifeng.com/news/region/20120702/6693629.shtml.[8] 吴绍忠,李淑华.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9] 林琛,李弼程,王瑾.基于模糊推理的网络舆情预警方法[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1,(1).

[10] 刘毅.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2,(2).

[11] 兰月新,曾润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与预警阶段研究[J].情报杂志,2013,(5).

[12] 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4).

[责任编辑: 刘胜兰]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FENG Jiang-ping, ZHANG Yue, ZHAO Shu-Zhen & CHEN Hong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andManagement,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650500,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opin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has

much concer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reli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assessment, an evalua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which includes three main indices as follows: the government capacity of responding to public opinion, the response intensity of the internet media, and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users, as well as their interaction. Besides, the weights are established to represen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for different indices. Finally, "Molybdenum Copper Incident in Shifang" is used as a typical case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evaluation system.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evaluation system; Molybdenum Copper Incident in Shifang

2014-02-1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群体行为涌现机理及风险辨识研究”(11AZD109);云南省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分析系统研发与应用创新团队项目。

冯江平(1955—),男,山西陵川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安全心理、社会心理学。

G206

A

1000-5110(2014)02-0075-10

猜你喜欢
进行搜索
疫情后“都市田园”需求暴增
短视频对旅游营销的影响
生产力再升级:Office 2021与Microsoft 365深度解析
刘慈欣科幻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传播研究
利用新功能,提升谷歌浏览器的使用效率
百丽藏“龙”卧“虎”
吸猫成瘾,养猫“致贫”?年轻人催热“猫咪经济”
深圳市体校举重队运动员损伤因素调查与分析
物候历法
请来“快手”本地文件快速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