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
物候历法问世极早,其根源是古人依据草木鸟兽等自然现象定时节而记岁的习惯。古代科学文献《夏小正》记载:“颛顼作历象,仍使于焉逢摄提格之岁……”“焉逢摄提格之岁”的意思是,候鸟(焉)到来和雄鹿脱角、长茸一同出现或二者相遇的时候,一年的岁春就真正开始了。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物候历法。
“焉逢摄提格之岁”的物候现象,是从古文献中获知的情况。还有两种文献没有记载却值得提及的记岁方式,即枯荣记岁法和孳茸记岁法。
枯荣记岁法,是以植物的发芽枯落作为记岁授时依据的记岁法。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基诺族,过年(类似于汉族的“春节”)是没有固定日期的,各村寨在一月份待一种小白花盛开之时就正式开始过节。此时由卓巴(“寨父”)敲打木鼓召集全寨人来到自己的家里,吃酒、唱歌、跳舞,就算新的一年开始了。
孳茸记岁法,是古人借助鹿叉角的自然脱落或随即孳生鹿茸的现象,作为记岁授时依据的记岁法。杜甫诗云:“冬至阳生春又来。”一年岁春的开始,远在“冬至”就萌发了。冬至在阴历十一月中,天气还很冷,但当太阳的热能辐射大地,麋鹿就能敏感地感知“阳始生”,就开始脱角、孳茸。而聪明的古人则借助麋鹿这种“冬至解其角”的生理特征,探知了春的来临。
(節选自《物候历法在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审美表现初探》,《设计艺术研究》2016年第6卷第4期)
赏析
这段文字,是一篇科学论文中的一部分,阐述了我们的先民是如何通过物候现象归纳出时令、节气的。这段文字,简直就是对鲁滨逊如何能够摸到雨季和旱季规律的注释。这个“注释”证实了小说中鲁滨逊式科学试验的象征意义。
这种“注释式”的阅读,也使得我们的阅读有了研究性色彩,提高了阅读的水准。如何能够在书海中找到这样的“注释”呢?一是要多读,读得多了,找书的经验就丰富了;二是要善于利用有效的关键词进行搜索,以提高找书、找文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