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 新平台准确、快捷、热情打造检验学科大平台

2014-07-19 12:02徐英春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北京协和医院协和检验科

徐英春,邱 玲,崔 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北京 100730

·专家论坛·

新理念 新平台准确、快捷、热情打造检验学科大平台

徐英春,邱 玲,崔 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北京 100730

检验学科;平台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成立于1958年,其细菌室、生化室可以追溯到1921年的细菌科及生化科,目前协和检验科已逐步完善及健全了各专业组(图1)。协和检验科按照“准确、快捷、热情”的质量方针,根据《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及美国病理家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认证部分技术要求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为ISO15189认可单位;2011年首批获得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近10余年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科技重大专项、卫生公益行业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具有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同时,还承担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检验专业的教学工作;是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承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实习生和进修生的培训工作。近10年来,协和检验科在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我国检验医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细化管理,全面提升质量

协和检验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为同业

图 1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专业组织结构图 东:北京协和医院东院;西:北京协和医院西院

认可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规范,这些方法大部分来自临床实践及经验、来自一代代专家教授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摸索,个性化强、特色突出,且具有较好的连续性。但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仪器的不断涌现,这种“师傅带徒弟”式的工作模式的种种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如何在保持科室优良传统的前提下,改变工作模式,细化医疗质量管理也成为科室管理层多年来工作的核心内容。

如今,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概念已经远远超越简单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它涉及通用管理活动,资源供给与管理,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过程,评估及持续改进等一系列活动。协和检验科自2007年5月开始运行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利用现代管理方法,以客观、量化的标准、程序化的文件及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管理实验室,通过不同方式有效识别不符合项并通过规划、执行、查核与行动(plan-do-check-action, PDCA) 循环管理方式推进科室质量的持续改进。八年的质量体系运行,不仅构建了完整的组织架构、完备的文件体系和科学的工作流程,更重要的是在科学的体系运行下,协和检验科的优良传统、工作经验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团队得到了锻炼、成长。全科千余个受控文件、30余个关键质量指标、百余个技术质量指标、每年几千张技术和质量记录,不仅呈现了质量体系的发展历程,更是协和检验科关注细节、优化流程、探索科室管理改革最真实的记录。

在学科发展和管理改进进程中,科室制定了“准确、快捷、热情”的质量方针。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是对临床实验室最基本的要求;为医护及患者提供快捷的检验报告更是检验学科发展的不懈追求。在此基础上,科室提出了“热情服务”的理念,一方面,提高了协和检验科自身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重视每一位临床医生的咨询电话,重视每一次在窗口与患者的交流。电话里一句“您好,检验科”,打造协和检验科平台科室品牌新形象;一颗“患者来协和看病不容易”的宽容之心,使协和医院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另一方面,热情主动地与临床科室交流和沟通,在及时了解临床需求的同时也让临床医生了解检验项目,提高了标本送检比例与质量。

有了明确的质量方针,还要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管理的政策和理念才能转化为团队的执行力。协和检验科在构建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过程中,成立了设备、试剂、质控、培训、文件、信息、安全、宣传、临床联络及内审10个管理组(图2),同时依托专业组将管理立体化、网络化,让不同层次的每项工作都有人管,每位愿意投身科室建设的人都有事做。目前全科有50余名各级兼职管理员,他们有清晰的岗位职责描述,有明确的任务,更有一份为科室奉献的热情。整个团队参与不仅使新的管理理念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形成新的科室文化,同时一支就在身边的管理队伍,也保证了科室工作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确立了良好的沟通环境与和谐的氛围。

图 2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图

国际标准的引入、实验室认可条款的有效运行、各类国际室间质量评价及能力验证的优异成绩,是协和检验科管理效果的最直接体现。2008年6月通过ISO15189认可,并先后3次通过监督评审及复评审,得到业界广泛认可。2003年起参加CAP能力验证调查,参加调查项目达50多项,覆盖200余个检验项目,是目前国内参加此类调查中覆盖项目最多的实验室;2013年9月正式启动CAP认可,将在近期接受现场评审。除此之外,协和检验科每年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检中心及各类第三方机构等组织室间质评千余项次,全面保证了结果的准确可靠。

教学相长,桃李芬芳

伴随着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协和检验科原本稚嫩的教学团队如今已悄然成长为全国检验教学的中流砥柱,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加入教学团队,将更新更系统的理念带入每一个课堂、每一次教学活动。

20世纪90年代初前,协和检验科承担的教学任务极为有限,经过2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目前科室不仅承担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实验诊断学》课程,而且系统全面承担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检验诊断相关课程,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分子检验技术》等,每年总授课380学时,教学团队由原来仅几名知名教授成长为全科50%的员工参与教学,尤其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全部承担了一定的教学任务。

课堂之外,每年有40余名全国各地的检验人员到协和检验科进修学习,可谓“桃李满园,四海芬芳”。对进修学员的培养,不仅提升了协和检验科的学术影响力,也为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昔日协和进修生今天已成为各医院的科室领导或学科骨干。由于难忘在协和学习的日子,昔日协和进修生继续派遣新生力量到协和检验科学习,甚至有的医院检验科所有员工均有协和进修的经历。此外,从2007年始协和检验科正式成为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到目前为止共培训各医院轮转住院医师近60人,为检验医学领域未来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后备力量。2014年,协和检验科对住院医师培训尝试采用导师负责制,让每一位在培住院医师的培养方案更加具体、更加系统。

如今,伴随医院新门诊楼的使用,协和检验科硬件条件焕然一新,也为科室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多人共览显微镜、高清LCD显微镜的投入使用,使形态学教学及多人讨论更为有效、便捷。在此基础上,微生物及临检与细胞学专业组不断收集珍贵的图片资料,用于图文教材编写。在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协和检验科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所创建的临床检验学系已初具雏形。协和检验科2009年成为“卫生部萌芽计划实践操作定点培训医院”及“2014年首批6家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实践培训基地”之一,并成为2013年亚洲第一家入选“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疾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ESCMID)合作交流中心”,为未来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国际教学经验交流提供平台。

古人谓之“教学相长”,更多的学生、更多的教学工作,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问题、更深入的探讨。这也就不断敦促着协和检验科自身团队的学习与进步,使检验学科的发展后劲十足。

科研助力,检验平台新起航

过去20余年,是协和检验科科研飞速发展的时期,科室在许多领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协和检验科一直秉承着“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科研理念,力求通过科学研究解决临床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为实现“转化医学”研究搭建平台。

微生物专业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研究项目是协和检验科科研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耐药监测始于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耐药监测协作组来华进行培训,协和检验科是中国最早开展耐药性调查研究的单位之一,在该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1988年起,协和检验科微生物常规检验数据及所有大大小小的药敏监测数据都有完整的电子记录,致病菌种也开始有序地保存。自1990开始,协和检验科在院内每年发布《北京协和医院年度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手册,从病原种类、标本类型、科室等多个角度对数据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在全院范围进行专题交流。该工作理念在当时是开创性的,至今已坚持了23年,一方面增强了临床医生对院内病原菌流行趋势及耐药情况的了解,对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同时也为医院病原菌耐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2003年协和检验科病毒组分离出的“PUMC-1”病毒株,被用于中国SARS疫苗的研发与生产。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协和检验科陈民钧教授率先联合全国多所大型医院微生物科或细菌室,开展全国范围内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监测项目。在1994年最初的监测工作中,项目参与单位仅北京4家,监测资金多由制药企业或诊断企业横向课题支持,经费较为有限。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发展,随着项目影响力的扩大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本院监测体系已联合国内各省市百家以上的医院,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公益行业专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北京市首都卫生行业发展科研专项等多项纵向课题的支持。迄今,针对不同菌种或感染类型,牵头开展的监测项目包括医院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nosocomial pathogens resistance surveillance,NPRS)、革兰阳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gram-positive pathogens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GPRS)、Etest及琼脂稀释法全国菌株耐药性监测(surveillance by etest and agar dilution of nationwide isolate resistance, SEANIR)、腹腔感染细菌耐药性趋势监测(study for monitor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rends, SMART)、国际多中心耐药性趋势监测(SENTRY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Program)、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监测网(China hospital invasive fungal surveillance net, CHIF-NET)、北京侵袭性真菌感染监测网(Beijing invasive fungal surveillance net, BJIF-NET)等10余项,且真菌监测项目纳入卫生部全国百家侵袭性真菌病监测体系。

转化医学的概念虽然提出不久,但其理念却一直伴随着“协和”成长。早在90年代初,协和检验科微生物人便富有远见与前瞻性地认识到病原微生物菌种库的建立将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及未来微生物科研发展的基础工程。到目前为止,协和检验科已拥有接近30万菌株的病原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并且随着科室开展全国监测项目的增多,菌种库在进一步丰富和扩大。相信协和检验科病原微生物菌种库定会为协和科研航母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代代协和检验人的辛勤与不懈努力,终于使检验科的科学研究迎来了新的起航,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包括国家“863”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成果也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这不仅是科研工作起航的标志,更是协和检验科前进的动力。与此同时,科室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既涉及检验基础性研究,如病原菌耐药机制、SALL4基因在血液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外周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应用研究、血尿常规复检规则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等;也包含新型诊断仪器与技术研制、转化与评估,如微生物自动化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仪器研发,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LC-MS)、基因芯片、微流控等先进技术在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科研,协和检验科不仅自身软硬件建设有了进一步提高,科室平台形象与工作能力更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天的协和检验科将依托北京协和医院的整体优势,“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超越”,为把科室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而在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中不懈努力,不断地改进、完善、建设与发展。

致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范欣为本文撰写、整理收集了大量信息

徐英春 电话:010-69159766,E-mail:xycpumch@139.com

R446

A

1674-9081(2014)03-0249-04

10.3969/j.issn.1674-9081.2014.03.001

2014- 05- 04)

猜你喜欢
北京协和医院协和检验科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分层培养小组模式运行情况的评估与分析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协和学子“爱星”献爱心
协和-霍普金斯老年医学论坛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招收进修医师通知
组建“协和队”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