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魏立忠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2
摘要针对当前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锻炼时间不断减少,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肥胖比例不断增加等诸多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中学校园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校本特色体育活动的建设已成为教育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新的境界、新的走向。我校本着“惠及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宗旨,认真谋划学校特色大课间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操、一拳”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建设体系。“一操”是课间“跑操”,“一拳”是“24式简化太极拳”。实践证明,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教学,既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又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我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通过设定一些特色项目,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获得了较好的校内校外的回馈。
关键词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体质
一、研究对象
宿州市灵璧中学2011级,高中三年在籍参加体质测试的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全国关于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二)数理统计分析法
(三)个别访问法
(四)对比分析法
三、我校特色大课间实施的具体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我校大课间设置的具体方法
我们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间操模式,突出了我校几年来形成的创造教育特色。根据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本校客观实际,我们在每天上午90:30-10:00以年级为集体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高一至高三年级每天设固定项目∶每年5、6、9月份24式太极拳(跟随带口令音乐打2遍),其他时间组织全体在校学生参与跑操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每天不少于1200米)。
(二)理论依据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决定为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指明了方向。俗话说: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大课间活动,使大课间活动与学校实际、学生发展相一致。研究表明,跑步是一项全身运动,对人的肢体、心、肺等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跑操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锻炼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跑操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1)增强了体质,改善身体内环境。可以提高免疫力,防止由于感冒耽误学业,少得病,跑操时大声喊口号还可以释放压力,有力的保证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稳定性。
(2)对学生产生的作用还表现在学习上、纪律上、生活中,在综合方面促进了学习,增强了体质。
(3)“跑操”也是我校“因地制宜”的结果,集体列队跑,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源多、场地小的尴尬,能够保持秩序,而且能够培养团队意识。
2.24式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要求体松、心静和意识主导,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机制的转换。有助于被疾病病理兴奋所抑制或衰退的功能得到兴奋,从而达到较好的健身、祛病的功效。
(2)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可以对人体各系统特别使对腰和四肢都得到及其良好的刺激,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将人体筋骨肌肉连的又有弹性又有力量,加强了关节和骨骼的固定性和平稳性,从而保证了关节和骨骼的正常活动,从而提高了抗折、抗压、抗扭转等性能。
(3)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的动作要与呼吸配合,动作与呼吸配合时听任自然,毫不勉强,日久自然气贯四梢,呼吸变慢,膈肌收缩和舒张能力提高,增大肺活量,防治各种慢性病。
(4)对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研究证明,太极拳对人的心脏功能有明显提高作用。可使心机纤维增粗,心壁增厚,收缩力增强,冠状动脉口径变粗,心脏容量和脉搏输出量增加。
四、结论与分析
结果验证和比较(选择2011级高一学生作为样本,连续3年体质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研究)。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
(一)特色大课间的开展三年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体质测试结果表明在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优秀率有所提高,不及格率明显下降,通过三年的实践学生也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成为我校体育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使他们形成了互相激励,自学奋进的良好习惯,各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提供了师生之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体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活泼健康地成长”彰显了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
[2] 中国学生体制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