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细红
摘 要:专业目录是高等职业学校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的重要依据。文章从分析现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应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修订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专业目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适应。专业目录作为指导性文件,是高等职业学校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的重要依据。近期,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函〔2013〕6号),启动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修订工作。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它对高等职业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录》修订背景和意义
1.当前高职专业设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004年以前,我国没有系统全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基本都是简单套用本科目录。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问题逐渐暴露。为了引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尽快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管理的科学运行机制,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管理办法(试行)》,并从2005年开始实行。这是我国高职(专科)层次的第一个全面系统的专业目录,填补了我国缺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空白。《目录》分为19个专业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专业种数为532种,是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的,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突出反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目录》实施9年来,为引导高等职业学校科学设置专业,形成合理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和管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职业学校进行宏观指导、规划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帮助。但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家经济社会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变化,现行《目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日益显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现有专业目录框架及专业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目录》的实施,专业大类和专业类一直没有变化,但《目录》外专业却不断增加。截至目前,专业总数已由原来的532种增加到1167种。现有的专业大类、专业类已经很难涵盖所有专业,因此出现了专业与专业大类、专业类不够匹配、划分不够准确的问题。
二是部分新设专业名称不够规范,内涵不够清晰。我们发现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备案专业目录中,有的专业名称类似,有的专业口径设置过宽或过窄,专业名称最长的达到17个字。
三是专业的设置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由于行业之间交叉融合,在专业设置评审时,各专业大类之间的评审专家缺乏沟通协调,导致各专业大类下都设置涉及两个或以上行业的专业。一些新兴职业和交叉岗位所需的对应专业,设置又较为困难,难以体现在目录中。
四是《目录》专业划分衔接不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完善。修订后的中职目录专业进行了调整,结构进行了创新,而现行高职专业目录在设置、结构等方面难以衔接匹配。
2.当前《目录》修订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目录》实施以来的近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时期。社会进步和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专业目录及专业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
一是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经济,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
二是战略新兴产业兴起,行业交叉发展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导致新的职业岗位(群)不断涌现,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设置模式,满足社会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需求。
四是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优化、招考制度改革、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等亟待深化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改革。
因此,组织开展《目录》修订工作,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高等职业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使之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目录》修订原则和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本次《目录》修订工作,是以2004年发布的《目录》内专业以及经教育部备案的目录外专业为基础,重新组织调研论证,对现行《目录》基本框架、专业体系、专业简介等方面进行全面修订。修订时,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和着力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
1.修订《目录》遵循的原则
(1)主动适应,服务发展。通过构建新的目录体系和专业调整新机制,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优化,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吻合,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继承创新,灵活设置。在过去专业设置的基础上,保留符合需求、成熟、稳定的既有专业,以体现政策延续性。同时,在保证专业内涵、培养规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灵活设置专业(技术)方向,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科学规范,体现特色。遵循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及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专业口径要宽窄适宜,专业名称和内涵要科学规范。同时,要围绕学校、学生、家长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创新《目录》内容结构,拓展《目录》服务功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色。
(4)推进衔接,构建体系。《目录》修订应注重与中等职业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衔接。要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层次和类型结构,实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衔接和连续,以适应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
2.着力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
(1)处理好“宽”与“窄”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职业的内涵在发生变化,新的跨专业复合型的职业岗位(群)不断出现。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宽专业、窄方向、宽窄结合”的原则,力求使所设置的专业达到社会适应性与职业岗位针对性的有机统一。“宽”强调了专业的普遍适应性,而“窄”则凸显了职业岗位的针对性。
(2)处理好“现实性”与“长远性”的关系。设置专业时,既要考虑到当前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又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前沿领域,坚持“现实为主,兼顾长远”。要邀请行业、企业参与,及时把握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变化情况,适当超前设置新专业和有潜在发展前景的专业。
(3)处理好“科学性”与“开放性”的关系。专业目录的设置,不是单纯地增加或减少几个专业,专业大类也不是进行简单的拆分、合并或者更名。专业名称和内涵应科学规范,力求准确反映职业人才培养定位。同时,应统筹兼顾与中等职业学校和本科专业设置的衔接,明确中职、高职和本科相同或相近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
(4)处理好“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既要保持相对稳定,也要主动适应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要坚持“基本稳定、稳中有变”的原则。同时,要按照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要求,改革专业设置管理方式,灵活设置专业,建立职业院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三、对《目录》修订工作的几点建议
《目录》修订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在修订工作启动之际,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几点建议:
1.精心组织,提高目录修订成效
《目录》的修订工作涉及全国59个行业(专业类)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200多所高职院校以及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机构。在组织管理上,要求精心谋划,系统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在调研论证时,要量大面广,既要覆盖全国东、中、西部地区高等职业学校,同时要兼顾大、中、小、微型企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理顺关系,推进中高职衔接
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专业目录的衔接是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基础工作。搞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的衔接,要求明确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内涵及口径,规范专业的设置标准。同时,要建立专业衔接工作机制,以行业和企业标准指导和规范专业衔接。
3.调整机制,改革目录管理方式
《目录》修订工作多年才进行一次,合理的专业设置管理方式是引导职业院校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宏观调控机制,对接人力资源市场,开发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专业设置信息采集、发布和预警机制,实行专业设置信息公开常态化,加强社会监督。各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专业建设规划,充分发挥依法设置和调整专业自主权,建立健全专业质量监督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邹晓宏,刘楚佳,黄晓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国际经验及启示[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24(2):67-70.
[2]林蕙青.实施新本科专业目录,扎实提升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