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燕
摘 要: 教育部与科技部联合召开多次会议,要求在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科中开展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学习与地理学科结合,更凸显地理学科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此我们提出“中学地理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研究,其目的是:形成一套适应当地资源和本校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并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题以地球科学探究为例,研究内容涉及《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的两个主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七个基本模式。对于如此完整、系统的研究,国内不曾有人涉及,其中基本模式的第七个步骤“学以致用”,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 中学地理 科学探究 活动设计
一、问题提出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行)》及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行)》均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对于广大一线老师来说已不陌生,然而在教育部颁发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出现了一个耀眼的名词:科学探究。《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概念。[1]教育部与科技部联合召开多次会议,要求在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科中开展科学探究学习。[2]
地理科学探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自然地理科学问题,根据已有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地理科学方法体验地理研究过程,尝试解决地理科学问题的学习活动。[3]
“科学探究”在国内还是较为前沿的课题,近年来国内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夏志芳教授等从理论视角进行研究,而从理论运用到实践,还鲜有人涉及。[4]本课题以地球科学探究为例,研究内容涉及《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的两个主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七个基本模式。国内外对“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只局限在教学设计、课件设计等或对某一方面(地球仪、地球运动)的研究,如此全面的、系统的探究活动设计,还不曾有人研究。其中地理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模式中前六个前人已有,而第七个步骤“学以致用”是笔者的创新之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希望我们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师、学生,为教学改革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2012学年学校科技节展示活动中选取初二、初三共10名学生做实验;2013学年上学期选取初一学生做实验对比。
(二)实施方法。
1.观察、调查相结合,设计科学探究方案。
2.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等开展探究活动。
3.用统计法检验活动效果。
(三)实施计划与目标。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通过科普讲座、到大学城“广东科学中心”进行参观等活动,丰富师生的科普知识,培养师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利用每周三第八节课外活动,实施地球科学探究活动、科技节展示活动,宣传和展示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置实验班级,开展地球科学探究活动,把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引进课堂学习,并通过学校和区级公开课,推广和检验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其目的是形成一套适应当地资源和本校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并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施方案。
1.选取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属于自然地理,是青少年了解地球的必备活动,是初中地理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对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抽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多年教学经验证明光靠老师讲、课件和教具演示,效果不理想。需要配套的《地球科学探究器材》和相关活动设计指导。但是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缺乏相关活动设计指导,只有一个活动“制作地球仪”,过于简单和枯燥。[5]而且目前配套的《地球科学探究器材》存在不足:探究材料不足,缺乏有效说明、指引,难操作,使用价值不高,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存在局限性。
2.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方案。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本课题把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为两个主题、四个活动,配备操作简单的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研制简易教学用具,设计《活动指导》和《活动检测》等,见下表。
三、研究的成果
(一)《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的改造与研发。
旧的《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存在不足:探究材料不足,缺乏有效说明、指引,难操作,使用价值不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存在局限性。探究活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制作地球仪,另一个是制作简易等高线模型。
新的《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在原来基础上有如下创新和改造:
1.改造探究材料。新器材包括自制地球仪、《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长短变化演示盘》、《公转动态示意图》等。
2.删除无关内容。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删掉制作简易等高线模型活动(应该放在下一节探究地图活动中)。
3.增加探究活动。新的探究活动有两个主题、四个活动,主题一:认识地球仪(活动1—画经纬线,标注经纬度;活动2—制作地球仪);主题二:探究地球运动(活动1—探究地球自转;活动2—探究地球公转)。
4.增加有效指引。原有的《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只有简单的说明,没有有效的活动指引,增加《活动指导》和《活动检测》。
笔者负责2011年海珠区科普计划项目和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资助项目《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的改造与研发,于2013年已通过验收和结题。
(二)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并开发相关案例。
地理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模式中前六个前人已有,而第七个步骤“学以致用”是笔者的创新之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依据是《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6]
四、结果评析
在2012年学校科技节展示活动中,选取初二、初三共10名学生做实验,利用《活动检测》做前测和后测,结果如下:满分100分,前测平均分为56.9分,后测是87.3分,有明显差异。结果分析:初二、初三学生已在初一地理学过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有一定基础,但对于抽象的知识,如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基本遗忘,所以前测成绩不理想,但他们完成地球科学探究过程后,再做《活动检测》,成绩理想,说明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
2013学年上学期选取初一入学学生做实验对比,实验班15、17班,对比班11、13班,这四个班学习能力等基本没差异,在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中,11、13班按常规教学,15、17班采用科学探究活动教学,最后进行《活动检测》,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检测结果分析如下:从总分看:实验班15、17班平均分为:84.5分,对比班11、13班平均分为:68.9分,分差15.6分,存在显著差异。从检测内容分析:基础题:一、二、三、四、五、八题差异不大,而较难或抽象的题目:六、七、九、十、十一题分差较大,进一步说明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是有效的,能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不足与展望
(一)学校硬件和软件的添置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一定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为课题研究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实施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课题组教师加强学习、研究、实践和总结,并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四)学生的成果比较难以体现。除了反映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的调查报告外,学生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并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实施,思路已基本清晰,轮廓初显。前面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也存在问题,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还需延续,我们一定会克难奋进,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2]顾绍琴.中学地理科学探究活动研究.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夏志芳,张建珍主编.地理案例教学论[M].2011.12,第六章自然地理教学:在探究中弘扬科学精神.
[4]张建珍.科学探究学习视域中的地理主题活动设计研究.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5]张建珍,夏志芳,汤瑷宾.中学地理科学探究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地理教学,2013年第10期8-11页.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6]地球和地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7]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