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2014-07-18 12:06刘丽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8期
关键词:孕囊甲氨蝶呤包块

刘丽霞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刘丽霞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应用效果。方法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9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超声引导下局部给药), 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评定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成功率、包块消失时间、血HCG转阴时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瘢痕妊娠

瘢痕妊娠是指妊娠时受精卵子通过子宫内膜和剖宫产瘢痕间的微小腔道着床在瘢痕组织中, 其后胚囊由瘢痕组织的肌层和肌纤维包绕, 完全与子宫腔隔离, 该疾病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 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异位妊娠[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 本病的发生率呈明显增长趋势。孕妇发生瘢痕妊娠时, 如果处理不当, 则可能导致患者子宫破裂而发生大出血, 甚至会造成孕妇的死亡[2]。为更好地提高瘢痕妊娠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院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8例病例均为本院妇产科2010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瘢痕妊娠患者, 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32.2±1.8)岁;停经时间:45~69个月, 平均停经时间(56.2±10.7)个月;患者的孕囊大小:36.7~53.46 mm, 平均直径(43.54±3.78)mm;患者HCG水平1289.7~1537.4 mIU/L, 平均HCG水平(1397±237.7)mIU/L。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9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孕囊大小以及HCG水平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展开对比。

1.2诊断标准 ①子宫腔与颈管内均未见孕囊;②孕囊位于子宫峡部的前部;③孕囊和膀胱壁间肌性组织厚度<5 mm、且有缺损;④偶见子宫下段肌性组织断损, 孕囊突于其间。

妇科检查:患者宫颈外口无扩张或扩张不明显, 子宫峡部出现增粗现象, 且前壁膨出, 子宫丰满, 有明显增大迹象。患者血HCG检测水平在413~1673 mIU/ml之间[1]。

1.3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 在超声引导下, 应用腰穿针, 经阴道前窟窿穿刺, 穿入孕囊或包块内, 缓慢注入生理盐水2 ml加50 mg甲氨蝶呤, 空腹口服米非司酮, 2次/d, 连续治疗5 d, 治疗1周后, 根据血HCG水平, 决定是否血药甲氨蝶呤再次注射。

1.3.2对照组 单次肌内注射甲氨蝶呤每个体表面积50 mg, 1周后血HCG下降<50%或未下降50 mIU/ml以下, 重复治疗1次。

1.4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①血HCG水平持续下降或下降20%;②B超检测附件包款明显缩小, 孕囊缩小或消失;③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失败:①治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②血HCG水平持续上升。超声显示包块增大, 心脏原发性搏动。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46例患者治愈, 其余3例因治疗无效转为手术治疗,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8%, 对照组38例患者治愈, 其余11例因治疗无效转为手术治疗,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5%。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表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注:两组实验数据对比, P<0.05

组别例数治愈包块消失时间(d)血HCG转阴时间(d)观察组4946(93.88)14.96±1.32 7.89±1.32对照组4938(77.55)28.69±2.3317.34±2.78 P<0.05<0.05<0.05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n(%)]

3 讨论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也有升高的趋势, 该病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异位妊娠类型,有学者认为其发生的病理机制可能是由于剖宫产手术造成子宫内膜缺损, 使正常情况下着床于子宫腔内的受精卵, 穿透了术后子宫瘢痕部位的细小缝隙, 并在瘢痕部位着床所引起[3]。受精卵在瘢痕处着床后, 包绕于瘢痕组织中, 完全与子宫腔隔离, 对其发育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通常也认为其可能和多次的宫腔操作有关, 包括刮宫术、肌瘤剜出术以及子宫内镜手术等。

米非司酮是新型抗孕激素, 能与孕酮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对受孕动物各期妊娠均有引产效应。甲氨蝶呤是叶酸拮抗剂, 为临床上常用的抗代谢药。其作用机制为抑制二氢叶酸合成, 从而干扰RNA、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导致胚胎死亡。同时甲氨蝶呤只对增殖细胞具有杀伤力, 这也可以在不伤害子宫正常组织的基础上将胚胎杀死, 吸收病灶。子宫瘢痕妊娠治疗过程中, 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连用会减少单独用药剂量, 从而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包块消失时间和血HCG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瘢痕妊娠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1] 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76.

[2] 韦浪花.剖宫产术后瘢痕处理妊娠70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 42(7):487.

[3] Wang CN, Chen CK, Wang HS, et al.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het erotopic cesarean pregnancy combined with intrauterine pregnancy after vitro fertilization-embeyo transfer.Fertil Steril, 2007(88): 13.

2014-05-20]

457001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孕囊甲氨蝶呤包块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植入型切口妊娠孕囊植入深度的MRI特点分析*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1.5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研究⋆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超声对早孕胚胎停止发育60例的观察分析
B超检查诊断早孕的临床意义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