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莹 肖南 陈玫
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的临床分析
段莹 肖南 陈玫
目的研究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的变化趋势。方法35例大量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输血后12 h、输血后48 h、输血后96 h各采血1次, 检测血小板(PL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输血后12 h PLT及FIB明显降低, 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48 h PLT有所回升, 但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IB则回升至输血前水平, 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96 h PLT持续回升, 与输血后4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输血后96 h与输血后4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关注大量输血患者PLT及FIB的变化,避免由于大量输血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大量输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
输血对于急性重症外伤、消化道出血、血液病患者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是短期内, 患者体内输入大量的血液, 也会引发诸如凝血功能降低、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本研究着重于研究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大量输血患者35例, 所有患者输血量符合大量输血定义[1]标准,排除先天性凝血障碍、凝血因子缺乏及口服抗凝药物者。
1.2方法
1.2.1采血时间及方法 研究对象在输血前、输血后12 h、输血后48 h、输血后96 h各采血1次, 每次采血4 ml, 分别注入枸橼酸钠(1:9)抗凝管、EDTAK2抗凝管, 充分混匀后,立即送检。
1.2.2PLT检验 EDTAK2抗凝血采用Sysmex五分类血液分析仪XT1800i及配套试剂检验。
1.2.3FIB检验 枸橼酸钠(1:9)抗凝血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验。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输血后12 h与输血前相比 输血前PLT均数为185.6,输血后12 h PLT均数为71.3 , 输血后12 h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FIB均数为4.09, 输血后12 h FIB均数为3.01, 输血后12 h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输血后48 h与输血前相比 输血前PLT均数为185.6,输血后48 h PLT均数为99.8 , 输血后48 h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FIB均数为4.09, 输血后48 h FIB均数为4.91, 输血后48 h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输血后96 h与输血后48 h相比 输血后48 h PLT均数为99.8, 输血后96 h PLT均数为149.2 , 输血后96 h与输血后48 h 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48 h FIB均数为4.91, 输血后96 h FIB均数为5.19 , 输血后96 h与输血后48 h 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大量输血后, 患者FIB及PLT降低, 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首先, 失血时输入了大量不含凝血因子的液体, 血液被稀释, FIB及PLT稀释性降低;其次, 严重创伤的患者自身的PLT和FIB被消耗;最后, 急性大量输血时, 血液温度偏低, 输入人体内后引起患者体温降低, 患者体温低于35℃时, FIB分泌降低, PLT数量及功能也会下降。本次研究中, PLT及FIB输血后均明显降低, PLT在输血后48 h有所回升,但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输血后48 h已回升至输血前水平;PLT输血后96 h比输血后48 h相比也有显著性升高。
表1 大量输血前、输血后12 h、48 h、96 h PLT及FIB变化
表1 大量输血前、输血后12 h、48 h、96 h PLT及FIB变化
注:PLT与输血前比较,aP<0.05;与输血后48 h比较,bP<0.05;FIB与输血前比较,aP<0.05,cP>0.05;与输血后48 h比较,cP>0.05
试验时间PLT(×109/L)FIB(g/L)输血前185.6±110.74.09±1.28输血后12 h 71.3±41.9a3.01±1.41a输血后48 h 99.8±72.2a4.91±1.89c输血后96 h149.2±69.6b5.19±1.31c
如何避免在大量输血过程中凝血功能障碍, 首先要密切监测FIB及PLT的变化, 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吴小梅[2]通过研究推荐新鲜冰冻血浆与悬浮红细胞输注比例1:1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周宏莉等[3]报道自体输血可保证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稳定, 这些方法都值得推广应用。
[1] 杨江存, 徐永刚, 孙杨, 等.大量输血指导方案(推荐稿).中国输血杂志, 2012, 25 (7):617.
[2] 吴小梅.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4):435-436.
[3] 周宏莉, 吕建春.自体和异体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18):2287-2288.
2014-06-18]
116000 大连市血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