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磊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对胫骨骨折的影响
陈晓磊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52例胫骨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 观察组闭合复位, 对照组切开复位,比较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优良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观察组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尤其是并发症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明显, 并发症低, 安全可靠。
闭合复位;开放复位;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临床疗效
胫腓骨为长管状, 在较大暴力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骨折, 骨折一旦发生, 容易产生移位。而且胫骨局部软组织菲薄,血液循环较差, 切开复位会造成软组织缺失, 结果愈合延迟和不愈合, 同时由于血供的影响出现骨外露、骨不连[1]。本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胫骨骨折28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 其中男38例, 女14例;年龄19~62岁, 平均年龄(42.4±6.3)岁;骨折原因:车祸21例, 重物砸伤16例, 坠落摔伤11例, 其余4例。骨折部位:上段11例, 中段28例, 下段13例。骨折线类型:横、斜形骨折21例, 螺旋形骨折19例, 粉碎性骨折12例, 均无神经和血管的损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 对照组24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前对发生移位或B、C型行跟骨牵引, 维持骨长度和力线, C臂X光机确认, 同时按X线片的测量值选择不同大小和长度的髓内钉。患者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仰卧, 髌韧带内缘竖切3 cm,暴露胫骨平台与结节间斜坡, 进针点取斜坡中心偏内后平台下1 cm。髓腔扩大器顺行扩髓, C臂X光机监测并复位。主钉插至骨折远端, 远端瞄准器锁入远近锁钉各2枚, 旋入横向锁定钉加以固定。C臂X光机确认, 关闭切口。
1.2.2对照组 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 采用钢丝或可吸收线捆扎骨折端, 固定方法同观察组。术后处理:术后患者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1~3 d, 无需固定, 术后即可进行被动关节锻炼。稳定后即可行主动功能锻炼, 包括扶拐部分负重, 8~10周连续骨痂患者即可负重行走, 门诊定期行X片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疗效、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随访记录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疗效比较 患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5~30个月, 平均随访21个月。依据Johner-wruch评价标准, 观察组优24例, 良2例, 差2例, 优良率为92.9%;对照组优19例, 良3例, 差2例, 优良率91.7%, 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指标比较 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 min )失血量( ml )住院时间( d )愈合时间(个月)观察组2840.24±2.15b42.13±2.31a11.53±2.13b5.27±1.18b对照组2446.31±2.4369.10±3.1015.24±2.186.15±1.29
2.3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 皮瓣坏死2例,膝关节疼痛2例, 延迟愈合1例, 骨不愈合2例, 并发症发生率37.5%;观察组膝关节疼痛2例, 延迟愈合和骨不愈合各1例, 髓内钉固定牢固, 无松动和断钉的发生, 并发症发生率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交锁髓内钉具有抗旋转和压缩的特点, 采用轴向型固定,可以克服遮挡效应, 应力分布比较均匀, 能有效的保持肢体长度, 并增加断端相互稳定性, 防止骨折旋转和移位, 刺激骨痂生长[2]。对骨外膜血运及周围软组织破坏较小, 骨折愈合率高。本组均选择交锁髓内钉固定, 目前骨折固定的方式主要采用静力固定和动力固定, 静力固定能促进骨折端紧密接触, 减少骨折旋转、分离移位, 提高骨折的稳定性。但骨骼上下锁钉的固定会导致骨折处缺乏应力刺激, 容易产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另外部分患者术后骨端出现部分坏死骨吸收从而出现间隙, 应力刺激进一步减小, 影响骨折愈合和塑形[3]。因此术后有骨痂形成时, 可以去掉远端锁钉, 改静力固定为动力固定, 增加骨折远端与近端压力, 刺激骨痂生长, 促进骨折愈合。一般而言, 术后8周即可改为动力固定[4]。本研究中, 23例术后7~9周拆除锁钉变静力固定为动力固定, 骨折愈合效果明显。8例复查患者复查不及时, 术后15~18周改为动力固定, 3例骨折延迟愈合, 其余患者依据其个人情况没有改为动力固定, 全部自动愈合。
本研究中, 两组患者均采用锁髓内钉固定, 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和开放复位, 结果显示, 两组优良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观察组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尤其是并发症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提示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效果明显, 与开放性闭合比较, 闭合穿钉无需剥离骨软组织, 维持骨折断端正常的血运, 减少骨折再损伤的发生, 预防感染并提高愈合率。当然, 对于一些长段粉碎性骨折, 闭合复位采用交锁髓内钉串起来进行功能复位, 尽量避免剥离骨膜, 减少污染和血运的破坏。但是对于上1/3和下1/3严重的粉碎性骨折的骨折患者一般应选择开放复位[5]。本科曾对11例骨折严重或移位明显的患者行闭合复位穿钉, 成功4例, 随访显示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成角愈合或迟延愈合。
综上所述,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安全可靠, 复位明显, 并发症发生率低, 愈合率较高, 功能恢复较快,稳定性好, 值得推广。
[1] 赵志坚, 陈坤峰, 张传林, 等.应用外固定架结合皮瓣移植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创面.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3, 36(5):507-508.
[2] 张帆, 罗晓东, 汪志中, 等.胫骨干骨折患者交锁髓内钉术后动力化与未动力化的比较研究.重庆医学 , 2013(29):3491-3492, 3495.
[3] 关浩.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6):4053-4054.
[4] 吴超, 谭伦, 罗晓中, 等.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8(8):633-637.
[5] 张兵辰.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疗效比较.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2):61-62.
2014-07-14]
451191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