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林梅
一、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前面力学内容的延续,又是学习简单机械的开始。因此,本节课内容至关重要。本节课分两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是认识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其中力臂的画法较易出错,老师先引导学生画点到线的距离,然后慢慢认识力臂;第二部分是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部分内容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记忆较深。本节课学习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得出结论。
二、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体会这些工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提供什么方便?(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应用简单机械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图片略)
生:省力。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吗?我们先来验证一下。哪位同学帮我一个忙,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用手或羊角锤拔钉子。(实验)
活动: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和用手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实验后得到羊角锤拔钉子最省力)
师:你们知道羊角锤省力的原理是什么吗?实际上它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大家就共同来学习杠杆。(板书:杠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板书:一、什么是杠杆)
师:同学们看图片中的这些工具(PPT课件出示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生:分组讨论。
组员回答:
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
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
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作杠杆。(板书出具体内容)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师:下面以撬石头为例探究杠杆的关键概念 (PPT课件出示动画场景)。
问题:
1.固定不动的点在哪里?
2.使杠杆转动和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哪个?
学生讨论回答后(板书:二、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关于力臂的教学:
师:(首先让学生考虑点到线的距离如何画,然后明确动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点间的长度决定,而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决定。)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作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作阻力臂。(PPT课件出示动画实例)
4.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PPT课件出示图片练习画力臂)
师:什么是杠杆我们已经比较清楚了,利用杠杆为什么能用小的力产生大的作用呢?我们知道人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们通过做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板书: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实验。
教师活动:根据小组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提示和纠正。如:杠杆上施加力杠杆处于静止时力臂如何测量?什么位置静止最便于读出力臂?杠杆上作用力的方向怎样?要求人人动手及时记录数据。
师:请各小组讨论交流实验过程及结论,准备汇报。
生: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其他组的同学们结果一样吗?
生:(齐声回答)一样。
师:很好,通过大家亲自动手实验得到杠杆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决定于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而不单看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短是否相等。
(板书)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后,我们要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板书:四、杠杆的应用)
为什么理发店用的剪刀和金店用的剪刀不一样?大家自主学习最后一部分内容,将重点、难点、有疑惑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自学知识点,总结三类杠杆。
生:由 F1L1=F2L2 ∵L1 >L2 ∴F1< F2这是省力杠杆
∵L1 < L2 ∴F1>F2这是费力杠杆
∵L1 = L2∴F1 = F2 这是等臂杠杆
师:很好,我们继续分析各种剪刀是哪类杠杆。(PPT课件出示各类剪刀图片)
学生们看图片争先恐后回答问题,感觉物理就在身边,也感到学有所用。
(三)课堂检查反馈纠正
师:下面利用幻灯片出示练习题,考查对杠杆的认识、力臂画法及平衡条件的应用,加强对本节重点和难点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答题反应情况及时补充强调说明。)
三、梳理知识总结提高
师:请同学们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小组成员分享。(学生积极发言讨论交流)教师强调准确定位杠杆力臂是解决杠杆平衡问题的关键。
四、课后反思积累经验
本节内容传统教学需要两课时,但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需要一课时,这样既节省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容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远处的东西放到学生的眼前,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比如,讲到杠杆转动时的情景可出示动画效果,用撬棒撬石头的画面出现在大屏幕,学生们便能感觉撬棒绕着转动的点,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理解这方面知识就容易很多,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将难点突破,在讲到力臂时学生对数学中的距离可能并不陌生,但真正画出垂直距离可能有困难,通过大屏幕展示直观、明了、易懂,难点也就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