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杨荣
当今,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全国各地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美术教育研究的新课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特色之一。在此背景下,福建省建瓯市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抓住申报立项的福建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闽北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
(版画)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的契机,
以美术课标的基本理念为导向、以深厚的闽北文化底蕴为基础、以开放的教学方式为动力,进行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多元化发展。
一、以课标的基本理念为导向,引领课程开发
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以《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导向,根据闽北地方文化特色,带领学生发掘地方文化资源,并通过开放的课堂,把其融入教学中,进行创作与拓展,让学生在文化底蕴的滋养中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1)树立大美术教育观,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树立大美术教育观,既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又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参与本土文化的传承,表达和创造文化,让学生在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中真正认识美术课程的社会价值。
(2)树立学生发展观,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面向全体学生,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运用生命科学理论,研究本土文化教育传承,促使自然生命向智慧生命、审美生命和文化生命提升,通过多元互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开发与制作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建立平等、互动、开放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实践调查、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二、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实施课程开发
2003年福建省建瓯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版画之乡”。作为“中国版画之乡”的建瓯版画,取材于生活,乡土文化气息浓厚,八十年代曾进京展出而名扬全国。少儿版画根植于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土壤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88年我校开办了少儿版画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少儿版画教学已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在我校蓬勃发展,课程资源优势已然形成。同时,闽北古风民俗浓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结缘,是八闽大地上少有的“文化沉积带”,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古遗址、古镇、戏曲、民风民俗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及奠定了基础。正是在这种双重背景下,我校抓住“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良好历史机遇,利用“中国版画之乡”及闽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建瓯传统文化的“挑幡”、 松溪的“湛卢文化”、光泽的“崇仁明清古街”等为素材,组织教师对版画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研究,并在教学中逐步地完善,形成版画校本教材。
三、以开放的教学方式为动力,推进课程开发
在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实施缺乏理论的盲目性和理论脱离实践的空洞性,建构教学方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这样便于操作。因此,从教学结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出发,建立三级联动的方式,有效推进版画校本课程开发。
在教学结构中按材料特质分类教学内容;以班级、小组、个人课内外的组织形式进行合理分布,通过教师、学生、社区代表、家长的角色互动,构建持续、民主、开放、有效的开发网络,把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开发相结合,使校本课程的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本土实际、教师实际,体现学校特色。而以调查、探究、认知、体验、拓展的教学程序递进开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以点、线、面、色彩、节奏、韵律、构图等艺术形式了解家乡的民族特色、古建筑、传说、民俗等,了解祖先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激活学生原初生动的感悟力,让学生在本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中进行版画创作,体验本土文化造型表现的乐趣,体验生命表达的乐趣。在版画时装秀、百人版画表演等综合活动中拓宽时空、延伸内容、发展思维,从而形成综合意义的课程整体,以实现版画校本课程开发的真正价值。另外,通过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方法的构建实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及社区代表、家长参与协助下,在多元互动、合作交流、发现探究、自主创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中认识自己、认识脚下这片土地及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使闽北本土文化在学生的生命之旅中得到传承,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目标逐步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