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2014-07-17 15:27赵树云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传统文化文化

摘 要:中国悠久的历史蕴育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就包含着美学的产生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凝结着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影响和塑造着青少年审美发展的民族性特点,表现在审美方式、审美趣味等方面,并最终形成青少年人格特征中独特的民族气质。民族性是文化个性的根本表现,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所具有的鲜明的人文性特征,以及追求创造性、注重审美的与艺术化的人生等,对于塑造青少年健康的精神风貌、洒脱恬淡地面对人生、提高生命品质,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传统文化;审美教育

一、传统文化的涵义

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在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传统形成的漫长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果,体现在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方面。物质形态的文化成果包括各种门类的文学艺术作品、人化的自然和景观、科技产品等;精神形态的成果包括民族精神、政治法律、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为人处世准则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其中的精华运用于审美教育,可以产生深远的效应。

二、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作用

(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使个体的内在品质和潜能综合均衡发展的教育,它需要德智体美四方面教育的合力才能完成。其中,审美教育(又称为美育)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更是关注人这个主体本身的人格状态。审美教育在于教师把受教育者当作一个完整的有自主性、能动性的有机体看待,是一种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二)增强审美鉴别力

传统是人类选择的结果,它又是更高文明的起点和动力。人的审美教育是一个从小到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从幼稚到成熟的关键期,运用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青少年处在知识爆炸、信息壅堵的环境之中,他们更容易接受时尚、新潮、富于现代意义的大众文化,并且往往来者不拒,良莠兼收。而对需要高雅的审美趣味和更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进行审美活动的传统文化,则不愿涉猎或不够了解,长此以往,将忘却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丧失对优秀文化的审美鉴别力。而没有传统和比较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动力和借鉴,是会停滞发展的。中国的真正崛起和中国梦的实现,其后续的推动力应当建立在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消化、吸收的基础之上,与时俱进,重塑文化软实力。否则从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综合国力方面看就容易头重脚轻根底浅。

从培养健全完美人格的角度来看,审美教育不能脱离历史文化这个源泉。

(三)培育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文化就是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让青少年了解和品味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使青少年的感情世界更丰满,情操更高尚。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文学欣赏、经典导读、艺术教育、看经典戏剧电影等形式进行,其审美影响可以持续不断、润物无声地在课堂内外甚至以后的审美生活中起作用。

三、品味传统是青少年审美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继承人类灿烂的文化成果

优秀的文化传统承载着人类的审美历史成果,中国悠久的历史蕴育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就包含着美学史的发生发展,美学史发端于先秦、两汉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犹如万古长夜中的盏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风流魏晋、剽悍胡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可以说是中国美学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美学史的发展期;直到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的结束期—清朝前期。诗经、史记等24史、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如同一颗颗明珠无一不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结晶,是审美辅导活动取之不尽的宝库。

(二)注重培养本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

人类的文化传统是有个性的,它就体现在文化的民族性上。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从而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延续、积淀就成为一个民族相对稳定的文化传统,使本民族人民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和蓬勃的生命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凝结着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影响和塑造着审美发展的民族性特点。这种特点表现在审美方式、审美趣味等方面,并最终形成中国人人格特征中独特的民族气质。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所具有的鲜明的人文关怀特征,以及追求创造性、注重审美的与艺术化的人生等,对于塑造我们现代人注重精神修养、洒脱恬淡地面对人生磨难的民族传统气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一川主编.美学与美育.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赵树云(1967–),女,黑龙江尚志人,生物学本科学士、心理学本科毕业,副教授,大庆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主要从事生物学、心理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传统文化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