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军
教无定法,复习也不例外,为了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本人就近几年在化学复习中所采取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化学新课学习后,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但多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感觉到散、乱、乏味、模糊。在此紧要关头,如果任课老师的复习思路清晰,方法得当则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并且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高层次的了解与掌握。下面就此浅谈一下我的复习心得。
一、以“新课标”为标准,以教材为根本和以《考试说明》为依据
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一定要理解新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得到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在复习时应回归课本,回归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在知识的重难点上狠下功夫,启迪学生帮助他们消化。对课本中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同时对照近几年的考试说明,带着学生认真的研究,让学生知道要考什么,难度怎么样,并认真研究考试要求的变化,对于改变要求的地方一定要作为重点来分析讲解。
二、根据化学的复习特点,解决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化学有理科中的文科一说,是因为化学知识点多而凌乱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和复习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接受快、遗忘快、考试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学生提出以下要求:制订计划、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小结。从认真能做到的学生看效果不错。二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实验学生看,动脑不动口,动口不动手,眼高手低结果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种情况我会有目的选些学生做演示实验,甚至是分组完成。充分调动潜在知识和能动性,达到巩固书本知识的目的。三是教师只着重自己的复习计划和进度,结果一轮下来学生还是没什么起色。所以复习中还要考虑学生的反馈问题,要养成学生主动反馈的习惯,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等方面全方位反馈,这样教师才会有更明确的复习方向。
三、采用的复习过程是三轮一冲刺
第一轮复习——单元复习(3月30日至5月1日)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按照章节顺序进行,个别次序可适当调整,着重抓章节过关,可采取让学生先看书、再复习、提问和答疑甚至是当堂测试知识点。从近几年中考试卷看出基础知识约占百分之七十,许多稳定的考点带有明显的基础性。所以通过这一轮的复习,使学生认真掌握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和重点,要稳扎稳打,不要追求快速度,可以在每两周进行综合测试,做到复习前面知识不能把后面的忘记,争取每位学生都掌握好基础知识,以提高合格率,也为第二轮复习打好基础。
第二轮复习——分块复习(5月2日至5月22日)
第二轮复习的目的是为提高,通常是按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四大块进行专题复习。这一阶段可以先布置综合练习让学生完成,然后收上来批阅,对于错误率比较高的题重点讲解。同时还会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来讲解主要是帮助学生总结题目类型和解题规律,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规范性,重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5月23日至6月5日)
第三轮复习是以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为目的,进行综合提高训练。精选四套模拟试卷,每两课时处理一套试卷。第一课时当堂测试,有时也可以联合物理学科进行合卷考试,但必须要求学生在48分钟内完成,以营造全真模拟氛围,训练应试心理,培养和提高应试能力。对试卷进行全批全改后,记录成绩,第二课时认真评讲,对于新颖题型或新信息,特别是近一年出现与化学相关的信息一定要重点强调。同时对比学生在不同模拟测试的成绩,鼓励进步、培养信心、补缺补差。
最后冲刺(6月6日至中考)
借鉴近三年中考试题,带领学生全方位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考题型中具有基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及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特点;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都大致相同。所以我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把关三年都考到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题型的解题注意事项。同时在最后阶段也要培养学生应试技能,一方面加强应试心理的调整、培养信心;另一方面告诉学生一些应试技巧,比如时间的安排、选择题的选择技巧等,以减少非知识性问题的出现。
中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九年级化学老师,要想发挥出自己高超的教学水平,就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在复习中转变观念,更新传统的复习方法,研究中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了解中考命题趋势,才会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