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丹
新课程教学改革给高中教学带来了新的目标和新的希望,同时也给高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猝不及防,一时无法适应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尤其在教学内容整合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表现在不重视科学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将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融入其中。认为化学是一门单纯传授知识的学科,强调理论性的内容,不重视实践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全面实施有效的教学,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合理地将资源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弊端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化学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高中化学旧教材中,必学的相关知识显得非常难,但是新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又过于简单。很多旧教材中必学的内容在新教材中都变成了思考和交流的内容,或者是选修的内容,致使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一个清晰的头绪。下面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化学课程资源整合的弊端进行描述。
首先,在新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引入过于突兀。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引入教学内容的来源,直接将内容摆在学生面前,这使得学生难以接受和消化相关知识。同时因为内容过于突兀,使得课程资源逻辑性不强。教师在面对教材内容时,不能够抓住重点,不能够全面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是将教材简单知识化。这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忽略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过于重视知识的单方面传授。
其次,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新教材不够了解,不能够合理地整合资源。虽然说教师依旧如往常一样勤勤恳恳地备课和研究教材,但是在进行单元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学习的重点、教材的总体目标、单元目标以及教材所涉及的观点;单一地将书本作为教材,没有将一些辅助教学工具(如网络、实验、多媒体等)融合在一起,不能够从教与学、教与互动的角度认识教材课程。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能够将元素周期表背下来。教师只是单一地从教材的内容上对学生进行灌输和传授,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是否理解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周期律,导致整个教学课堂呈现一种压抑、枯燥的氛围。
最后,教师并不了解新课程理念所承载的化学学习要求。在对某些课程内容进行处理时,教师不能将学生所学的内容和所掌握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导致教学内容的脱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在脑海中形成固定的知识衔接网,不能构成一个整体的化学系统。同时,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掌握不到位,将高中化学的难易程度和高考题的难易程度混为一谈,出现了逻辑顺序紊乱的现象。一旦出现新的内容,教师就会对其进行延伸、渗透、深入,增加内容的复杂性,导致教学课时不够用,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以上所提的化学资源整合问题只是化学教学问题中的冰山一角,却已经严重地遏制了高中化学教学的步伐。因此,笔者认为应该适当地对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所呈现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如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将化学文化和化学教学整合在一起;可以将多媒体、网络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和高中化学教学整合在一起,这必然会更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高中化学课程资源。
二、高中化学课程资源整合策略
1.将信息技术和高中化学整合在一起
随着我国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很多教育机构都倡导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在一起,高中化学更是如此。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能力。新课程理念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让学生能够在亲自动手实验和探知的过程中,感悟化学的存在,掌握化学的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在高中化学中,很多化学实验的文字介绍显得枯燥和抽象,即便是存在一些附加的图片,但是想象的空间少之又少。将多媒体和高中化学整合在一起,将学生弄不明白的一些内容,利用相关的软件制作成课件,通过微观内容放大、宏观内容缩小、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这在短时间内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出化学反应的流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浅显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氯气以及一氧化碳毒性”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办法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氯气和一氧化碳的毒性到底有多大。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设计三维动画,展示小老鼠在氯气和一氧化碳中中毒死亡的过程,并且出示中毒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从动画中感知氯气和一氧化碳的毒性。
第二,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利用仿真化学实验、虚拟实验室软件进行化学实验,能够将网络和化学学科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通过网上人际对话、网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获取新的知识和分享在实验过程中的感悟。
第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知识的复习工作。当学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学生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每个学期所涉及的重点、难点、相关的化学公式、典型习题等进行总结,将其打印出来,发放给学生,也可以将电子版发到学生的邮箱中。这样更方便学生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好重点和难点,避免当哪个知识点掌握不当时,出现好几本书反复翻找的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再利用相关的软件制作习题,将所有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创建习题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将地方文化和高中化学学习整合在一起
任何学习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扎根于生活,化学更是如此。笔者认为化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更是化学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将地方文化、生活和高中化学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从整体上强化高中化学的学习。具体如下:endprint
第一,将地方文化和高中化学整合在一起。在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第四章第一小节“无机非金属的主角——硅”的教学中,介绍陶瓷时,教师让学生从一些企业当中了解陶瓷的生产过程,并且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描述陶瓷的生产步骤以及程序,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描述和总结,学生更细致地了解了陶瓷并且掌握了相关化学原理。
第二,将环境保护和高中化学整合在一起。在高一化学必修1的第四章中,着重强调了环境保护意识,强调了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低碳减排等。为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内容,笔者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污染现象紧紧地和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对保护环境概念的认识和意识。
例如,最近北京、上海、深圳、吉林等地区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雾霾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年我国工业的发展非常迅猛,碳排放量和一些污染物的排放严重超标,导致大部分地区出现空气污染的现象。
又如,每个班级都会有安放电池的钟表,当电池没电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将废弃的电池扔到垃圾箱里。电池属于不可回收的物品,它对环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个五号电池,在丢入大自然的河水之后,能够污染60万升水,这个数量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这主要是因为电池中含有锌皮(铁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铜帽,蓄电池以铅的化合物为主,这些都是严重影响环境的化学物质。
所以说,在进行环境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环境污染问题和教学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将多样化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整合在一起
虽然本文中提出了将多媒体教学和化学教学整合在一起的理念,强调将高中化学和多媒体教学整合在一起,能够提高化学实验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并不冲突,将适当的多媒体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整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依照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以探究、合作、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学会多合作、多探究、多思考,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实验主导地位、学生辅助实验的局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能力。
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给出相对应的反应原理,让学生选择器材药品,设计实验装置,然后做实验,记录好实验的现象,填写实验报告,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时,引导学生对失败的实验现象进行仔细的探求和研究,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自行设计相对应的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仪器,收集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数据,并且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感受。
例如,在进行钠、镁、铝金属性比较实验的实验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将铝和水会发生一定的反应设置到其中,但是有学生提出了“铝是否能够和水进行反应”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此产生了质疑。如果说铝和水能够反应,那么铝锅不是就不能用了?带着这个疑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实验,首先将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用砂纸打磨掉,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后来将铝片浸入NaOH溶液当中,用水完全洗净之后,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加热。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气泡,这足以说明铝是能够和水发生反应的。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对传统的实验教学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还可以将实验教学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可以举办化学晚会,通过表演的形式将化学实验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揭穿“鬼火”的秘密,荧光显字的奥秘,鲜花能够变色的神奇,鸡蛋变身游泳冠军,樟脑丸变身跳舞专家,等等,利用表演的方式将实验呈现给学生,同时讲述实验原理,积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丰富学生的实验素材和知识积累,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化工厂、工业园区、油厂、酒厂等。在参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了解涉及的化学材料,为化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认识到化学和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可适机开展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某城市重点高中被列为这个城市的实验高中,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利用星期五的最后两节化学课,和同学们一起参观该市的酒精厂、化工厂、面粉厂、锅炉厂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工厂所排放的烟的颜色、气味以及颗粒的状态。回到学校之后,让学生分析这些颗粒物所含的成分及其为什么会造成大气污染。这样的实地考察、实地分析、实地探究,让学生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让学生能够感知到实验与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4.有效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很多高中都设置有图书馆,并且有相对应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但是从目前我国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程度来看,尚不理想。高中图书馆并不经常性地开放,图书馆所容纳的图书内容不够完善和齐备,很多高中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在馆藏书中并不能够完全地查找到,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狭窄,图书馆形同虚设。所以说,笔者认为应该经常性地开放图书馆,不断充实图书馆中的书籍,尽可能地扩大涉及面,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
从实验器材和设备的角度进行分析,实验器材和设备逐渐出现了老化和损坏的现象。学校领导应该重视高中实验器材的添置与引进,要着重添加一些高中实验器材,对一些老化或者损坏的仪器进行定时定量地维修,保障器材充裕,保障学生能够定时地进行实验。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针对高中化学的课程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课程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整合策略:首先,应该将高中化学和信息技术、多媒体整合在一起,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进行实验和复习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所呈现的枯燥性。其次,将高中化学和地方文化整合在一起。化学来源于生活,更扎根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化学的存在,并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悟化学的乐趣。再次,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化学原理,感受化学的真实性。最后,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以及化学实验器材,随时考察图书馆藏书的容量以及化学器材的使用性,针对一些老化和损坏的化学器材进修补和更换,保障图书馆和器材的实用性,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云淑,张文军,王俊.高中课堂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化学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朱越,岳刚德主编.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海南出版社,2013.
[4]邓小丽,方明生等编著.研究性学习案例解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唐灵生.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教育论文,2012(11).
[6]王延芳.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4).
[7]顾明远.教育大辞典·教育经济学第6卷“教育资源”词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美)MarshaWeil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9]陈佑清.课程即发展资源:对课程本质理解的一个新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0(11).
[10]董海芳.关于义务教育化学教材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
(责任编辑 罗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