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倩
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其实,相对于终身学习能力而言,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心理学告诉人们,兴趣是人认识上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推动人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像海绵一样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知识,那么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然就有了。
初中物理注重现象和结果,而高中物理则注重过程,且高中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厌学、弃学的情绪。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呢?通过借鉴同行的经验加上自己摸索探讨,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借助猜谜,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学习光学时,我让学生猜谜语:“一心只读圣贤书(打一物理名词)——光学。”然后在学生的争论声中进入新课学习,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当课快结束时,我又让学生猜与本课刚学的名词“立竿见影”有关的谜语,即立竿见影(打一物理名词)——光的直线传播。只要认真听课,学生一般都能猜得出来。这样学生听课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我收集了很多类似的谜语,一有机会我就用于教学。长期下来,学生除了被动猜谜语,还学会了主动编谜语来相互竞猜,甚至还来考老师,最后还选出了“竞猜王”。
这样,通过猜谜活动,增加了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专注力。
二、制作和使用教具为物理课增趣添彩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利用商业仪器的教学效果自不用说,但麦克斯韦说过:“仪器的教育性与仪器的复杂程度成反比。”所以我经常和学生一起制作和使用一些简单教具,并利用其演示有趣的小实验,其效果比用专业实验器材演示实验更好。
例如,在教学“失重”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一个空矿泉水瓶(在瓶侧钻孔),课上我让他们往瓶中灌满水,让瓶子自由下落,水忽然不从孔流出来了,学生惊奇不已,直问为什么,接下来我再讲失重就手到擒来了。
在教学“光的折射和色散”时,对于梦幻般的彩虹,学生非常向往。当我利用一盆清水和一个平面镜在课堂上演示彩虹时,学生鼓掌欢呼。当我解释原理时,每一个学生聚精会神的样子令我印象深刻。
在教学“薄膜干涉”时,薄膜条纹是横是竖,教师再怎么舌灿莲花也不如学生眼见为实。所以我让学生想办法利用小铁丝和肥皂水制造薄膜,用打火机作为光源,自己演示分析,现象一目了然。通过自己动手,学生印象非常深刻,结论自然记得很牢固。
在教学“反冲”时,我给每一位学生都发了一个气球,让学生将气球吹满气后一起举到头顶同时释放,整个教室上空都飞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同时伴随着“兹兹”的出气声和学生的“哇”声,整个教室都充满了欢乐。学生们兴致非常高,接下来分析其原因便水到渠成了,“反冲”这个概念也深深植入学生的脑海中。
小实验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检验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加上学生亲自动手,印象深刻,不用刻意去记,想忘都不容易。并且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所以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培养了他们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三、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把自然现象、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融合起来
对于来自生活的物理学科来说,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较容易。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可让学生解释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为什么要有凸凹花纹;在讲电磁波谱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黄昏的太阳呈红色;讲共振时,让学生解决问题:“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难道有鬼吗?”在讲分子力时,让学生解释“破镜为什么不能重圆”。
像这样的物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物理是充满趣味性的,物理是服务于生活的,物理不是天书,是可以掌握的,他们自然会愿意学,主动学,积极去学。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