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的体例编排和小组合作学习

2014-07-16 01:07蔺启鹏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外分组习题

蔺启鹏

教材的体例编排章前有图和引言,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课后安排了练习、习题、复习题(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三部分),中间还穿插了“信息技术应用”“实验与探究”“数学活动”“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课题学习”等课外学习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一改以前“概念——例题,听讲——练习”的单一教学方式,为有效落实新课程所提倡的数学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网络学习、数学体验学习、反思性数学学习等)提供了全面的教学素材.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说说这种体例编排为合作学习所提供的平台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组方法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首先要说明一点,考虑到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课外做作业时的学习和课外的延伸学习具有不同的性质,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有不同的分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我们把学生分为“课堂合作小组(一般主要根据成绩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作业合作小组(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该体现分层的思想,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所以一般可采用同质分组法)”“课外合作小组(主要根据动手的习惯、能力和学习的兴趣采用异质分组法)”三种组别(成员是相互交叉的).

一、教学正文的合作学习

正文设置的“思考”“探究”“归纳”为“课堂合作小组”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和不同层次的需要,能使学生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探究中合作,积极参与,展示自我.在归纳时学会倾听和表达,相互纠正,补充完善.

“思考”的相关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形成对问题的初步理解,为后续的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对于“探究”的内容,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范围内通过分工、协作、交流、分享、互纠和讨论的方式,合作解决问题.

“归纳”则要求学生在大组(或全班)内展开广泛的讨论,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教师在相互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启发和指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具体问题抽象化,特殊问题一般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反复揣摩、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思维受阻时予以激励和启发.合理划分小组,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合作.

二、课后习题的合作处理

复习题(习题)首先设置了“复习巩固”,这部分习题的概念性、基础性较强,教师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完成.

“综合运用”部分的习题带有很强的应用性,它对于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来说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挑战”.教师可将成绩中下的学生再次分成“作业合作小组(学困)”,要求他们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同学进行合作解决.

“拓展探索”部分习题的难度较大,它除了为优等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之外,还可作为“作业合作小组(学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绝好题材,让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批判、比较、顿悟、反思等一系列数学思维和心理活动,数学活动中在不断积累经验.

对于“拓展探索”中的问题,既可以作为习题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堂合作小组”的教学方式完成.也可以作为“作业合作小组”的课外作业,将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

三、课外学习内容的合作解决

初中数学除了正文、习题和复习题之外,还增加了“信息技术应用”“实验与探究”“数学活动”“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课题学习”等课外学习内容.尽管很多教师对此不以为意,但笔者以为这恰恰是新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最大亮点.

“实验与探究”的内容,例如九年级下册二十七页《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不但是一篇很好的科普读物,还是一道关于如何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例题.更重要的是,笔者认为它给了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一扇窗口.

“数学活动(每一章都有)”“课题学习”主要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对“实验与探究”“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的内容,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以应试教育的眼光看待,觉得其毫无用处而置之不理.其实,这些内容,除了上述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我在这儿要说的是,它们还是“课外合作小组”课外合作学习的绝佳材料.

(责任编辑 黄桂坚)

猜你喜欢
课外分组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