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意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导行作业设计例谈

2014-07-16 20:02廖红
中小学德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廖红

摘 要:品德与生活导行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载体。以公共空间“静意识”为切入口,从与儿童兴趣对接、与学生需求对接、与生活实践对接等三个方面开展导行作业的设计,体现了品德与生活导行作业的趣味化、自主化和生活化。

关键词:静意识;品德与生活;导行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45-03

2012年在美国考察学习期间,笔者漫步校园,总会看到整齐的学生队伍从身边悄悄经过。当人们在校园大声说话时,孩子们会做出“嘘”的手势,表示“请安静,不要打扰别人”。然而在我国的学校走廊、商场、超市等公共场合,经常可见孩子毫无约束地跑来跑去,大声喧闹,这就是公共空间“静意识”缺失的表现。

公共空间的“静意识”是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应以品德课堂为教育主阵地,课外导行作业为助推器,不断强化巩固。“静意识”导行作业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遵循趣味化、自主化和生活化等原则,通过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内化达到实效。

一、趣味化:导行作业设计与儿童兴趣对接

小学低年段儿童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喜欢儿歌和绘画。我们不妨利用生活中的漫画故事和儿歌等有趣的导行作业,让学生内化情感,指导行动,强化静意识。

(一)儿童漫画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故事,能把静意识培育形象化,呈现原有认知与生活现象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和梳理,从而受到教育和警示。

【案例1】《社区的文明》(浙教版二下第四单元第2课)

本课其中一个环节是“邻里相处的文明”,教师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插图进行评判,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邻里文明”。然后布置学生从“静声”和“静行”的角度寻找生活中的不文明,并用漫画的形式画下来,强化认识(见图1、图2)。

在小学低年级采用涂鸦漫画的形式进行导行,有时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思辩的视角看问题的习惯。

(二)儿童歌谣

创编歌谣是低段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品德导行作业的良好载体。歌谣创编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激活情感、知识内化整理的过程。但考虑到学生年龄的特点,可以采用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编创的形式。

【案例2】《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品德与生活》二上第二单元第2课)

笔者在上《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一课时发现,学生明白了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要爱护国旗、尊重国旗。但由于自控能力比较弱,周一升旗仪式上言行举止仍不规范。因此,笔者布置学生课后进行“升国旗静意识”儿歌创编,用歌谣指引具体行动(见表1)。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重视“趣”但不唯“趣”,不应把趣味性作为教学活动的唯一目标,否则就曲解了趣味的原意。

二、自主化:导行作业设计与学生需求对接

现代德育呼唤个性的张扬和积极性、创造性的释放。品德课堂是动态而充满灵性的,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参与活动。导行作业自主化正是为与学生学习需求相对接,尊重个性特点,激发创造火花。

(一)志愿者服务

将导行作业设计成“志愿者服务”形式,能以“主动、自愿、参与”的志愿者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关注个体行为习惯,践行导行作业要求。

【案例3】《学习真快乐》(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上第二单元第3课)

《学习真快乐》一课中,其中一项学习要求是下课后不能在教室里追跑、尖叫。在下课之际,我设置了“楼道管理员”、“教室督查员”等岗位,让孩子自愿选择参与服务,监督同学们课间的文明行为。结果,学生的热情非常高。不用说,在这样的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学生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是在鞭策自己的行为,收效较好。

(二)导行小菜单

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参与热情。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导行小菜单,可操作性较强。

【案例4】《班级风景线》(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第二单元第1课)

笔者教学《班级风景线》一课,为了更好地营造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了菜单式的导行作业,让学生通过这些作业的练习内化情感,影响行动(见表2)。

通过导行菜单,学生基本都能找到自己愿意承担的作业。在践行中,他们学会了为他人着想,约束自己的行为,营造了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生活化:导行作业设计与生活实践对接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导行作业的设计更应该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它要求我们和孩子一起走出课堂,为自己打开广阔的生活空间,去实践,去发现,去成长。

(一)生活小调查

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谈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发展实践能力,是品德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导行作业的重要方式之一。

【案例5】《社区文明》(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第四单元第2课)

《社区文明》一课上完之后,学生明白了在社区中要做一个文明的孩子。那么,如何落实呢?笔者利用开展课外小调查的导行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的文明,同时反思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强化静意识(见表3)。

引导低年级学生开展课外小调查,一可以锻炼实践能力,二通过实践反思行为,内化在课堂上认识的道理,产生良好的导行效果。

(二)专题小研究

专题小研究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也是导行的途径之一。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许多静意识教育的点,教师将其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也根据全校性调查中突出的问题设计适切的小研究专题,让学生在实践研究中更加明白静意识的重要,达到导行目的。

【案例6】教室空间 “静”意识问题的研究

本案例由教师根据浙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渗透的有关教室“静意识”的教育内容整理而来。在研究中,学生通过发现别人来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公共空间静意识的重要性(见表4、表5)。

鹅卵石臻于完美,不是靠锤的敲打,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品德与生活课程导行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正是一种富有柔韧性的教育,它不仅彰显品德课程独特的人性魅力,而且能够通过“作业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美)Diane Hart.真实性评价——教师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檀传宝等.公民教育引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

[4]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5.

[5]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杭州市德胜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杭州 310014)

责任编辑 李子非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
谈《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
浅析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追求有效的小学思品课堂教学
多元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让有效活动激活品德课堂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