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
[摘 要]设置品德与生活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满足学生认知生活、认知社会的需要。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教师在其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重视榜样对学生的影响,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寓教于乐,思行并举。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寓教于乐 思行并举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6-056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一定生活和社会经验,将来能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可造之才。品德与生活课就是基于此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立足社会、立足生活、立足当下,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打下基础。对此,我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重视寓教于乐、思行并举来组织课堂教学。
一、以生活为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实际生活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将课堂与生活关联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在《我的一家》的教学中,我将“体验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欢乐,激发学生的孝心”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三只熊》这首歌曲导入新课,开启了一堂温馨、甜蜜的课。课上,学生们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家庭照片,到讲台上讲述自己和家人的故事,三言两语,却满含深情,也别有趣味。如有的学生拿出一张爬山的照片,告诉我们说是他去年和爸爸一起爬山时照的,那是他第一次爬山,所以格外的兴奋,还有的学生拿出一张自己和姥姥的合照,说他最喜欢和姥姥一起唱京剧,听姥姥讲戏曲故事。在交流中,学生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很快融入课堂。听完学生的讲述,我适时点拨:家人对我们都是无私付出的,他们给予我们关爱,是大树,是太阳,我们是不是也要为他们做点什么?最后以一曲《可爱的家》结束了本节课。课虽简单,但我知道学生们已经领悟到很多。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忽视了家人的辛苦与付出。通过这节课,学生体悟到了家人的重要性,感受到家庭的幸福,也学会了理解父母、家人。这一节课,不仅打开了学生的心门,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教学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丰富,囊括了社会、地理、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且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我除了教授基础知识外,还有意识地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充,以让教学更具时代性和及时性,并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层面,拓展其认识范围,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例如,在《成长乐园》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分两部分进行游戏教学。第一部分为日常活动比赛游戏。在这环节中,我组织学生开展叠被子、晾衣服、整理书包、洗碗等比赛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看谁的表现最好。通过这样的比赛,使得部分不爱动手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和同龄人间的差距,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第二部分为职业尝试游戏。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超市导购员、记者、商贩、医生等。通过模拟职业场景,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并播放了歌曲《超越梦想》,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三、以实践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品德与生话课的教学中,光凭课堂中的一些情境体验是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必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可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去体验、去实践,在探究合作中积累生活与学习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在开展实践活动前,教师制订好教学目标和实施步骤,以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我们的校园》的教学中,我将课堂搬到了室外,让学生去“参观校园”,逐步熟悉校园的各个角落,了解校园的各项规定。我将全班分成了8个小组,每小组5个人,由小组长带领选择不同路线进行参观,听到哨声后返回教室,然后说一说、画一画自己的参观成果。25分钟过去了,我吹响了哨声,而后所有小组陆续返回。各个小组一进入教室就忙活起来,有的在本子上画着参观路线,其他同学在一旁指点;有的说起自己看到的新奇的地方,说得眉飞色舞。最后,我们进行了成果汇报。这样的实践活动看似简单,却能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获取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厘清知与行的关系,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趣味化。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我们要重视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将“人的教育”落到实处。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