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北部湾政府区域合作机制研究

2014-07-14 17:04:41李自炜,袁月逃
学理论·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合作机制区域合作

李自炜,袁月逃

摘 要:环北部湾地区是我国与东盟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也是我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地区和海域之一。研究环北部湾地区区域政府的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加强区域协调治理,推动区域合作和文化融合,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北部湾;区域合作;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055-02

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南部沿海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以及越南北部的广宁省、太平省、清化省和海防市;从地域上来,环北部湾区域即包括中国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的西部沿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和越南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本文所探讨的环北部湾地区只要是指该地区的中国段区域,即主要包括广东湛江地区,广西南部沿海地区,以及海南西部区域。

一、政府合作和合作机制

政府合作。本文所讨论的政府合作是指在该地区(即环北部湾中国段)就共同合作的愿景和协调发展的目标,通过合理的利益协调和政策制定,统一和规范彼此的行动和政策,对该区域内的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事务和议题,进行合作和交流,在平衡该地区各级政府和人民利益的同时,实现区域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提升该地区的国内、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合作机制。本文中所指的政府合作机制是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采取协商合作的方式和行动准则,为推动和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政策过程和制度安排[1]。

二、环北部湾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

(一)自愿平等,互惠互利

利益是环北部湾区域政府合作的基础,利益关系也是该地区政府协作的最基本的关系。以共同的利益目标和关系位纽带,在协作治理的制度框架内实现个地方政府的“共赢”机制必然为个地方政府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在该地区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各区域合作的主体都是自愿、平等的合作方和参与者,也是共同目标和利益的享有者和分配者。各地方政府,无论其行政级别、经济规模都是平等参与的主题,都应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参与到区域经济的协作发展合作进程[2]。

(二)优势互补,相互协调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地区区域政策、地理区位、教育科技水平等原因,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环北部湾地区的这种差异尤为明显。因此,促进该地区的区域协作和综合治理既要认识到区域内的地区差异所在,又要合理整合区域内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各地方政府要密切配合,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政府间的协商和合作,整合资源,合作发展。

(三)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环北部湾地区的区域资源整合和政府合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統工程,在推动这项庞大工程的进程中,必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在一些重大项目的整合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科学的论证与评估,坚持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方针,不断持续推动地区政府间合作的新模式。

(四)政府引导,企业主导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实现政企分开,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的基础性地位既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推动环北部湾地区政府区域合作基本需求。在环北部湾地区区域政府合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政策制定,合理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和维护市场秩序,消除地区间合作的壁垒,推动区域合作,建立公开、高效、透明的区域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优势,提高企业参与该区域合作开发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以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为依据,进一步完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推动环北部湾地区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环北部湾地区政府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努力做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和资源,防止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破坏资源和环境;对已形成的危害要及时地制止和及时修复。通过制度化的努力和规范,形成良性发展、合理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三、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

环北部湾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港口贸易和海洋运输发达,毗邻东盟及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来看,该地区重要港口位置较近,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体系相似程度较高,造成该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影响区域内各地区、城市发挥优势、协调互补。因此,要求对该区域内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分工,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格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益,避免区域内产业结构雷同现象,通过各地区政府间的协调与沟通,制定合理的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积极推动海洋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当前,环北部湾地区的各城市都把海洋产业及临海产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但各城市间缺乏合作意识,并未在北部湾区域就海洋产业合作达成意愿和共识。若粤桂琼三省能在开发海洋油气、矿产、捕捞等领域开展合作,并整合区域内的港口资源,定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海洋经济体系。因此,环北部湾地区各级政府从区域发展的大局出发,强化合作,整合海洋资源,该地域就可能成为全国最具潜力的海洋经济区[3]。

(二)共建区域现代化农业体系

环北部湾地区地理位置独特,降雨丰沛,光照充足,农业资源丰富。该地区是有全国唯一的热带区域,也是全国最具特色的亚热带农业产业区。该地区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水果、蔬菜拥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产销量正逐年上升。各地区政府及农业部门要加强协作合理分调节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推广科学种植和农业机械化。把该地区建设成独具特色的并有产业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体系。

(三)加快建设现代化临海工业

环北部湾地区港口众多,拥有发展临海工业的先天优势,在临海工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整体看来,该地区的临海工业发展基础尚显薄弱,区位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还没有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结构和格局,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相对国内其他地区相对缓慢。要有效整合资源,发挥临海优势,加速建设临海工业,在石化、开采、冶金、造船、水产加工、制糖等领域展开合作,形成具有北部湾特色的临海工业体系和临海配套产业加工基地,为环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工业基础。

(四)推动环北部湾区域旅游圈建设

环北部湾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旅游产业是朝阳经济,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绿色环保产业,能有效的促进就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因此,环北部湾地区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发展旅游产业,对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将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海洋旅游区,形成辐射整个华南地区的大旅游产业格局。为避免各地区之间旅游资源开发的矛盾,各级政府应协商一致,合理规划,重点开发,形成整体优势,但又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布局,推动区域旅游向更高层次,更远目标迈进。

(五)构建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环北部湾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南海通道,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环北部湾地区应发挥港口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以港口建设为中心的,海陆空提提化发展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区域间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流动[4]。

四、环北部湾区域合作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全方位”的区域组织机构

环北部湾区域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推动各级政府的协调合作,必须要有实施具体合作事宜的组织载体。因此,有必要成立或设立一些专门负责区域协作的相关机构,促进地区间在生产交流等方面的协作,为该地区的区域合作提供“组织保障”[5]。

(二)建立“共赢”的利益协调机制

当前,环北部湾地区政府间合作的最大问题的在于利益关系。在环北部湾一体化进程中,如果能有效的平衡各地區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区域经济就能朝着良性协调的方向发展;反之,当利益协调机制出现失灵或冲突时,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就比较缓慢,甚至会停滞不前[6]。所以,欲使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和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来共享区域政府在合作中带来的改革成果。只有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实现区域的协调一直发展,实现在地区间和谐“共赢”的利益平衡格局。

(三)加快设立区域合作基金会

目前,环北部湾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合作还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政府需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同时在区域合作经济层面应给与适度的税收减免或优惠;同时,结合地方实际,合理借鉴西方国家设立区域基金会的做法,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不足困境,强化区域间政府合作的经济基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7]。

(四)构建区域政府合作的文化融合机制

环北部湾地区在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地区差异明显。实践表明,历史文化差异也是阻碍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区域内各地方政府有必要尝试从文化交流与合作层面来推动地区政府间的协调合作。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环北部湾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内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形成更具包容与创新的区域文化,使区域间的合作更具凝聚力。温家宝曾经说过,“文化传统是国家灵魂,只有开放包容,才能使祖国强大。”区域内地方政府要求同存异,形成良好的区域合作文化,消除区域合作的观念障碍。

参考文献:

[1]朱坚真.粤西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突破与区域推进[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4).

[2]王川兰.多元化复合体制——区域行政实现的构想[J].社会科学,2006(04).

[3]朱坚真,张力.中国三大半岛的比较分析与区域协调—兼论以雷州半岛为轴的北部湾区域开发[J].太平洋学报,2010(2).

[4]何新颖.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6).

[5]叶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区域公共管理的障碍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6]陈瑞莲.论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7]姚余雪.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合作开发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合作机制区域合作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7:57:04
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完善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8:50:28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0
基于博弈分析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6:47:25
长三角区域合作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4
加强区域合作 统筹推进杭宁发展带建设
杭州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5: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