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军
摘 要:中考前的总复习,已不是对知识的一般回顾、总结,而是更深入、更细致地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掌握好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针对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加强训练。针对这一要求,本文就总复习中应思考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总复习;问题
一、因材施教,研究学生实际水平及认知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努力,都是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心得体会都一股脑儿地灌给学生,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余地,要鼓励学生积极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还要习惯于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后,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学习必须抓主干,重基础
在教学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生要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并充分发挥这些重点概念和规律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物理课的教学一定要显突一个“理”字,绝不能把“物理”教成“无理”。在教学中,要重视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因为它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基础。教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一定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知识的积累还是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都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否则就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热情。
三、归纳知识,提高能力
加强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是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应做足课前准备工作,在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前要写好教学方案,要做到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紧跟着重视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从而提供给学生一个独立分析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空间及机会;最后教师要全面地对知识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温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查缺补漏,加深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四、面向全体,提优扶差
复习课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的方法是:统一授课,分组练习,个别辅导。课堂复习教学原则是:立足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扶持学困生。复习进度和教法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基点,要求中等学生按教师的安排进行系统的复习,注意能力方面的提高。对优等学生要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除了基本的复习内容外,教师应安排让他们进行自学,除要求掌握大纲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进行横向提高。对差生实行“五多一优先”,即:多鼓励、多提高、多板书、多检查、多辅导、优先面批作业。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他们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复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注重联系,专题复习,重视实验,学以致用
物理知识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前一部分知识为后一部分知识引桥铺路,后一部分知识又往往是前一部分知识的深化与完善,打破章节的限制,拓宽知识的覆盖面,有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巩固系统知识。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以理解的共同性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如电路故障专题、电路中电流电压变化专题、设计应用专题、实验探究创新专题等,“专题”复习能使有限的复习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样能加深学生对专题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各个击破,攻克难关,最后全面理解物理知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纵观各地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物理实验题的分数约占总分的20%~30%左右,有些实验还渗透在其它题型中。所以,物理总复习要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复习,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应用。二是要使学生弄清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方法。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应用物理知识型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物理总复习就更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益。
总之,复习的过程,节奏感要强,思路要清晰,让学生不断地在复习中体验到收获的愉悦。教师要用心琢磨,高度重视考前物理总复习,相信好多学生的物理成绩会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