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伟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路桥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影响尤为巨大,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路桥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这也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地基处理时,应借鉴国外成熟的施工工艺,补足自身的不足。
要想使路基具有优良的力学强度以及耐久性,就必须重视对路基填料的施工,特别是在进行一些施工要求很高的道路桥梁工程,如跨江大桥以及国家级主干道高速公路的施工,更是对路基填料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进行路基填料施工中,首先要进行的是选择适当的填料,而路基填料在加工生产过程中由于要受到本身成分以及生产批次的差异,本身质量上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选择路基填料之前需要考虑到本身工程的设计标准和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1]在填料层厚度的选择上,主要应考虑路基的承压能力进行确定,应根据路桥建筑所要承受的最大载荷来确定填料层的厚度,应做到填料层的最小厚度能够满足路桥建筑长期满载的需要。而在实际施工中,通常将填料层的厚度做到略微大于设计厚度,同时还应注意填料时的均匀性和过渡性。
之后要进行的环节就是对路基的压实处理工作,进行路基压实处理的好处就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路基的抗压能力以及让路基具有更好的抗渗能力,为了获得更好的额压实效果,可以施工大吨位的压路机,这也是保证压实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在密实度的确定上,应根据填料性质和要求加以确定,并根据机具的性能对松铺厚度进行确定[2]。
在进行路基的碾压前,需要使填料层保持平整,将多余的石块、砖块以及垃圾清理干净,然后需要进行的是对填料层含水量的确定,当填料层含水量过多时,需要加以干燥。进行碾压时可采用静压法碾压适当时间,之后可以换用振动碾压操作进行进一步的压实。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种多样,相当一部分地区经常要受到重大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相对而言,水的侵蚀作用是对路基损害程度最大的自然因素,特别是在降水量较多的南方地区,此种侵蚀作用更加明显[3]。这也就凸显了对路基进行排水工作的重要性。在现阶段的路基排水施工中,坡度法是材料最为普遍的施工工艺。将路桥的路基中心建造的比较高,两边比较低,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将路面积水排出去,此外,也可以在路侧修建排水池或排水管道使排水效果更加明显。需要特别注意的时,在路桥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表面出现裂缝的情况,这也减弱了路桥的抗渗性能,因此,对路桥表面裂缝进行及时的修补处理就成为了路基防水施工重要环节。
作为道路桥梁的相互间连接部位,路桥过度段的施工就成为了路基施工的难点,现阶段的路基过渡段施工中,经常会出现部分沉降现象。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路面工程的施工中,应做到搭板和桥面上的面层在结构上和厚度上保持一致,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沉降差[4],在进行地基的处理方面,国内所采用的工艺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有多种施工工艺可供选择,施工单位在选择何种施工工艺时,应该对每种工艺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工程地基的具体情况和工程的要求进行选择,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路基的各项使用性能,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减小沉降,缩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台背排水处理的环节中,应尽量降低台后填料层的含水量,根据当地的年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情况等因素进行施工方案的确定。
在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环节中,首先需要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工作,这是因为原材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路桥建筑的整体质量,应遵守选购标准加以选购。在之后的质检环节中,需要将一套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引入到其中。在现代道路桥梁工程路基施工领域,各类施工技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技术层次也参差不齐,各有短长。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施工人员应该对工程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施工科学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案,从而彻底的提高施工质量。
在地基土遭到破坏时,使用方夯实法能够产生很多微小的径向裂缝,径向裂缝放能够及时的排出孔隙水,并且经过处理后的土壤,土体得触变性会显著增强,夯实法的优点较多,除了便于施工、缩短工程时间,而且适用的土体范围大。
总结:
在我过现代工民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软土地基的强度低、含水量大、渗透性差、压缩性大等特点,以上因素都会导致公路路面下沉或凸起、路面不同程度开裂以及路基滑移等病害现象的发生,严重时还会导致桥梁的坍塌,影响了建筑施工质量,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导致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损失,可以说对地基施工的质量已成为制约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主要因素,目前所研究出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增强软土地基强度有着显著的效果,通过将各种技术相互嫁接、移植和交叉渗透,最终获得更好的效果,最终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余红军.道路桥梁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控制分析[J].科技风,2010(23).
[2]覃维祖.高强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与浇筑[J].建筑技术,1999,30(1):17~18.
[3]甘杰文.关于预防和减少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
[4]徐达晖.论公路桥梁工程中桥涵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