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
【摘要】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文情感因素,将学生理性的思维转移到情理交融的境界中去,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品格。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
【关键词】情感 情境 资源 引导 价值观 品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66-01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不仅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新课程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因此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一、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无不准确而生动地向我们展现着色彩斑斓的世界,传达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意和深刻的哲思,这其间都蕴涵着作者鲜明的价值观。翻开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有反映城市新貌的,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这些课文都能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精神上的启迪。教材中这些情感一旦被学生的情感所认可、所接纳,作者的价值观便会随之被接纳,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艺术的感染力,充分挖掘课文情感因素,移情于景,移情于物,以情育情,以情导情,将学生理性的思维转移到情理交融的境界中去,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在情感的熏陶中提升学生的品格。
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方面,语文学科因其内容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而使其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优越性。翻一翻语文课本,从题材上可以说广泛多样、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当学生游历其间,无形之中也在受着课文情感的感染。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让学生沐浴在课文情感的海洋中,充分享受这种高尚情感的愉悦和熏陶。这些情感和熏陶,就像绵绵细雨滋润花草,清清水渠灌溉禾苗,久而久之,就会在学生的心底里形成一种潜意识,凝聚成一种灵性,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拥抱,对科学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从而孕育出高尚的人格。这样的人格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未来公民所具有的人格,它能极大地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进行创造活动。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呼唤学生的情感。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主题,借助音乐,运用录像、课件等科技手段,创设某种情境,做到“以境育情”。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巧妙引导,激发情感。
情感教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教学时,教师从教材出发,及时抓住学生心理,利用课文中积极的情感去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如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在教学《妈妈的爱》一文时,这样引入:“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母爱时时、处处被我们体验,就像钻石一样恒久闪烁。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地想一想,从出生到现在,每天从睁开惺松的睡眼到夜晚进入甜甜的梦乡,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这些富有情感的美的语言,能积极唤起学生的情感和联想,把他们带入广阔的思维空间。[2]
3.搭建平台,内化情感。
由于情感是具有瞬时性和不稳定性的,所以在对事物评价以后,教师要将学生获得种种情感的体验组织到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内,使之内化为用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某种理念,才算是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情感教育。
4.以情激情,启迪学生珍惜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都是软弱无力的,只有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加上教师动情的讲述,感染打动学生则是必然的事情。
5.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追求最佳境界。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网络、图书馆、展览馆等等。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有人这么说:“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教学中充分把教师的情感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还是起主要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在网络资源中,大量的信息、精彩的图片和生动的画面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宝库。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效进行教学。
总之,情感教育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情感教育的阵地,让我们的孩子在情感之河中扬帆控航,乘风破浪,驶向知识的彼岸。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