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丹红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怎样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乐学且乐此不疲,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大问题。
【关键词】实践 点燃 学习热情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61-01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主动接受情感、态度的熏陶,达到启迪思想,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实践,点燃学生的热情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进行:
一、拓展实践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1.走出课堂,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少不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去观察、去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资源,去开展一切带有“语文性”的实践活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例如:《柳树醒了》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前,先让学生回家观察观察柳树,把观察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爸爸妈妈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来。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柳树的生长过程已经掌握一二,在上课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2.立足课堂,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固然少不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去观察、去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资源,去开展一切带有“语文性”的实践活动。但语文实践的主渠道仍在课堂,语文课本是学生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借助语文课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例如:《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美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有位老师教学这一课时,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老师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二、创设实践情境,体现主体地位
1.交流歇后语,创设实践情境
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文导入时这样设计。
师:有这样一个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
生:数不清。
师:这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样?
生:多
师:对,很多很多。就是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曾被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出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这句马可·波罗的名言,既是整堂课的“中轴线”,也是学生语言和精神的交汇点。盛老师用极其丰厚的语言巧设意境,激发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捕捉、汲取前人所留下的丰富的养分,滋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拓展他们生命的宽度。
2.续写课文,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对课本中的童话、成语等故事很感兴趣,教师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要求学生表演、续写故事、改变故事的结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后,要求学生表演课本剧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说出这样编的理由。学生积极地发言,故事中的狐狸行骗手段一个比一个高明。
三、丰富实践形式,激发实践兴趣
1.撰写日记,拓展学生的视野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日记呢?我结合实践谈谈粗浅的做法。首先明确日记的目的要求,要求学生的日记写真事,抒真情;其次解决日记的题材问题,要求来源于生活,而且是有意义的,但每天只能写一个主题;再次批改就着重解决主题的问题,切忌流水帐,可以利用学生日记中的典型事例,正面引导或者反面剖析,引导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强调写生活日记,因为只有生活才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也只有亲历亲为的,他的感受体验才最真实,最真切,最有生命力。老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这种感受、体验,然后让他用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
2.排练剧本,满足学生表现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感情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实践,让他们来演一演“课本剧”。这不仅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而且在交流与实践中学生自然地会进行合作与交流,这时,教师要注意在他们共同学习的过程中,鼓励他们跳出课本的框架,拓展课文内容,想像在当时的情况下,文中人物还会怎样说,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然后通过自己的实践用语言的形式外现出来。忙忙碌碌的背后,使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3.查找资料,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一位老师在在教学新课前,设计一份资料卡,让学生回家查找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资料,开始时学生查找的资料是《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小学生词语手册》《词典》等,内容多为词语解释、分段、段意等,慢慢地有的学生开始查找文章作者、该作者的其它作品与文章有关的一些地名、自然现象,查找的书籍也不断增加。后来,学生为了查到更多的资料到网上搜索、下载,为了让自己的资料比别人漂亮,依据全文的内容设计版面,资料卡美伦美奂,内容更是精彩纷呈,查找资料的途径更宽了。从此,课堂上主动参与和积极发言的人多了,课堂效率提高了。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这样,学生才会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获,越学越爱学,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再隋:《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语文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