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库的中国英语教学领域二语习得理论应用状况考察

2014-07-09 01:53
关键词:第二语言偏误二语

朱 红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一、引言

除少数民族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英语学习属于第二语言习得。我国大规模的英语教学始于1964年,当时的教育部调整了中学外语教学结构,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起初的英语教学直接转型于俄语教学,教学方法也主要采用自觉对比法,教师主要通过汉语与英语之间的互译和结构对比来讲授英语,属于语言习得的对比分析阶段,理论基础薄弱。

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进入繁荣期。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环境的制约,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直到1984年,王彤福的《论对比分析假设的有效性》以及鲁健骥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将语言对比分析方法和中介语理论引入中国,从此掀开了中国英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语言习得研究的新篇章。1986年第1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发表了《加强外语学习理论研究,提高公共外语教学质量》一文,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被提上日程,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被引介到中国来。

本文主要依据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从1980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论文,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法探讨对比分析法、偏误分析以及中介语理论在我国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情况。本文中第二语言和外语所指相同。

二、我国英语教学领域的二语习得理论应用研究

(一)语言对比分析

语言对比分析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特指在外语教学中将学生母语与所学外语进行对比分析,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如何解决;对学生已经出现的偏误加以分析和解释。语言对比分析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盛行于60年代,70年代走向衰落。语言对比分析是二语习得理论的初期阶段,在实际二语教学中应用较多。语言对比分析自1984年被引入中国以来,在中国英语教学界一直受到教师的推崇,至今方兴未艾,每年仍有大批与汉英对比分析相关的教学论文发表于各类学术期刊。我们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页面输入主题词“对比分析”和“英语教学”,然后进行精确检索,共查到记录1122条。

语言对比分析方法在我国英语教学领域应用广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语言对比分析对英语教学的总体影响及作用;英汉对比分析在不同阶段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对比分析在不同英语课程中的作用;英汉语言要素间的对比分析;英汉篇章和论文的对比分析;不同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对比分析;不同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对比分析;不同英语教材的对比分析及其他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所占的百分比见图1:

图1:英语教学领域对比分析研究的相关内容

统计数据表明:语言对比分析方法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有切实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深入,语言对比分析在二语习得研究方面早已被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二语习得理论所替代,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不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而在我国,部分英语教师和语言研究者仍以语言对比分析为核心理论研究英语教学问题,且多在探讨其适用性和解释性,理论和方法创新较少。我国英语教学界30年来始终关注语言对比分析方法,这说明我国英语教学界二语习得理论应用研究的步伐远落后于世界水平。没有科学的二语习得理论指导,英语教学很难保证有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偏误分析理论

1967年美国学者科德(Corder)发表论文《学习者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原rors),偏误分析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二语习得理论逐渐受到重视。1984年,我国学者鲁健骥在《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中将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同时引入中国,此文标志着我国偏误分析研究的正式开启(司艳艳,2011)。《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文明确指出了“偏误”(error)和“错误”(mistake)的区别,为我国后来的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

比较而言,我国英语教学领域不太重视对学生习得英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对“偏误”和“错误”的区别关注也较少,大部分英语教师将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规律的、无规律的错误混同起来,统称为“错误”。我们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页面输入主题词“偏误分析”和“英语教学”,共搜索到19条记录;将“偏误分析”置换为“错误分析”,后面的主题词不变,共查到528条记录。而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情况刚好相反。我们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输入主题词“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共有510条记录,而将主题词“偏误分析”改为“错误分析”,则只查到24条记录。可见,在中国,英语教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虽然本质上都属于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但彼此之间鲜有学术交流,很少互相学习。相比之下,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比较重视术语的正确使用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学术术语的正确使用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依据错误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使用不同的术语,有区别地对待错误,其重要性不亚于索绪尔当年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价值。英语教学领域内的“错误分析”本质上属于“偏误分析”。

我们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共搜索到有关英语教学领域偏误分析论文547篇,从内容上可分为:偏误分析理论介绍及其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偏误分析与具体英语课程教学研究;偏误分析与某阶段英语教学的关系;偏误分析与其他二语习得理论方法的比较研究;非语言习得视角的英语教学领域偏误分析以及其他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所占的百分比见图2:

图2:英语教学领域偏误分析研究的相关内容

从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分析,引介偏误分析理论并与英语教学初步结合的论文较多,很多论文内容类似,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将偏误分析理论与具体英语课程相结合的论文也相对较多,但内容多为英语写作和翻译方面的,其中有关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偏误的论文数量占有极大的比重。与某阶段英语教学相关的偏误研究主要涉及初级阶段、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与习得问题。一些学者将偏误分析理论和语言对比分析方法等进行对比研究或综合不同理论来解释英语习得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对比分析理论与错误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语教学中错误分析与对比分析的应用》《对比法在英语错误分析中的应用》等。非语言习得视角的英语习得偏误分析是指从其他理论视角出发来研究英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例如:《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错误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中国英语学习者错误探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大学英语写作中连接错误分析及对策—基于衔接理论的研究》等。这类论文数量不多,但是从其他视角阐释我国学生英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现象是对偏误理论的扩展,开阔了二语习得研究的视角,有助于二语习得理论在中国英语教学领域、其他二语习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其他相关研究主要指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我国学生英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以及与文化相关的偏误研究。这部分研究可以代表我国英语习得领域偏误分析研究的前沿。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偏误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实证性,而相关的文化研究则表明我国英语习得研究已经部分地与国际接轨。

(三)中介语理论

1.语言迁移。早在19世纪,历史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交际环境时就发现了语言间的相互影响(王文宇,1999)。20世纪50~60年代,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赛林格(Selinker,1972)将中介语系统分为五个心理过程,其中第一个过程就是语言的迁移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语言迁移被视为二语习得的一种重要策略,人们从心理、语言及社会的角度全面探讨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语言迁移根据目的语和母语之间共同点的多少,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母语与目的语的相似特征必然为学习者学习目的语时提供便利,而负迁移常会导致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一些偏误。因此,有关迁移的研究多以负迁移现象研究为主。我们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页面输入主题词“迁移”和“英语教学”,然后进行精确检索,共查到记录1269条,其中主题词为“负迁移”的有773条,占语言迁移相关论文总数的60.9%。

语言迁移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在很多二语习得理论中都有所涉及。随着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语言迁移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同时还涉及文化和心理等因素。西方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讨论二语习得中的文化迁移现象(Larry Smith,1982)。我国学者自本世纪初开始重视文化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共检索到51篇与文化迁移相关的英语教学论文。我国英语教学领域对文化迁移现象的研究说明我国的英语教学已经走出了只关注语言本体教学的旧模式,教学研究领域有所扩展。但是大部分论文还仅局限于解释层面,理论创新或新观点鲜见。

2.二语习得中的“石化”现象。早在1972年赛林格(Selinker)提出中介语概念时,“石化”(fossiliza原tion)就被认定是中介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对“石化”的实证研究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二语习得中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一些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没有明显作用。我们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页中输入主题词“僵化”、“英语教学”,共搜索到206条记录,将“僵化”替换为“石化”有138条记录。我国英语教学领域的石化现象研究主要集中于:中介语“石化”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具体英语课程及语言子系统的“石化”现象研究;“石化”现象的原因分析;非语言习得视角的“石化”现象解释;“石化”现象实证研究等。具体研究内容及其所占的百分比见图3:

图3:英语教学领域语言“石化”现象相关研究

我国英语教学领域相对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更加注重中介语的“石化”现象研究,几乎涉及我国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石化”现象的实证研究在近些年有所涉及。例如:《中国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之实证式研究》(肖伟,2008)以中国大学英语习得者为受试者,尝试使用将传统语言学层面以及语用学层面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索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对以往我国英语习得者英语“石化”现象研究的突破。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我国英语教师和研究者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英语习得特点,是对世界二语习得理论的有效补充。

三、结语

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英语输入国,学习英语的人数估计已经超过英语母语者,从事不同层次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也是世界最多的。但是,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界二语习得理论和方法的应用研究情况,我们发现我国英语教学界在二语习得理论方法的应用和研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现象近些年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我们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国外语教学界不重视研究、应用二语习得新理论、新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国内英语教师热衷研究的语言对比分析方法重视书面语的习得而非现实的口语交际。依据过时的二语习得理论和方法甚至错误理解某些二语习得理论方法的应用环境和对象导致我国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落后、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因此,重视国外二语习得理论方法的学习和应用,重视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1] Corder,S.P.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2] Larry Smith,Micmillan.1982.Crossing the Cultural Threshold:A Challenge to Users of EIL in English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3] Selinker.L.1972.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4]陈小兰.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错误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5]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编辑部.加强外语学习理论研究,提高公共外语教学质量[J].大学英语教学研究,1986(1).

[6] 戴炜栋,蔡君梅.国内汉英中介语研究述评[J].外语研究,2006(1).

[7] 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2002(6).

[8]邓俊民.对比分析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1999(3).

[9] 郭翠.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10] 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3).

[11] 陆效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复旦教育,1993(4).

[12] 凌德祥.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3).

[13] 李余,何华清.大学英语写作中连接错误分析及对策——基于衔接理论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4] 马莉.对比分析理论与错误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

[15] 司艳艳.近三十年来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研究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2011(2).

[16] 谭玉萍.汉英交际中的文化迁移[J].山东电大学报,2000(1).

[17] 万成兵.对比法在英语错误分析中的应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6).

[18]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9] 王彤福.论对比分析假设的有效性[J].外国语,1984(4).

[20] 王文宇.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教学,1999(1).

[21] 肖伟.中国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之实证式研究 [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2] 张立飞,严辰松.中国英语学习者错误探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

[23] 张颖.英语教学中错误分析与对比分析的应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3).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偏误二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