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病内镜下诊治与护理配合

2014-07-09 15:27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杜氏禁食体征

杨 芹

杜氏病内镜下诊治与护理配合

杨 芹

目的 总结杜氏病内镜下诊治与护理配合。方法 对10例行内镜下诊治的杜氏病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常规护理,通过对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经内镜下治疗,出血得到控制,住院2~3周后康复出院。结论 对于行内镜下治疗的杜氏病患者做好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杜氏病;内镜下诊治;护理配合

杜氏病又称Dieulafoy病,是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引起的出血。该病发病前症状隐匿,急性起病,出血量大,是一种较少见的消化道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5%。随着内镜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胃镜检查已成为本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内镜下治疗止血成功率70%~80%以上。护理人员除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外,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患者的护理,以保证患者早日康复。现将如何做好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诊断杜氏病,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54岁,患者都以呕血并黑便入院。

1.2 结果 10例患者在24 h内经内镜下止血,成功率100%,其中有1例患者,治疗1周后,再次出现黑便,经胃镜检查,发现为1枝止血铗脱落出血,再次放置钛夹后,止血成功。所有患者恢复良好,均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护理

2.1.1 禁食、禁饮、急查血常规,凝血功能,配合开放1~2条静脉通道补液、输血、扩充血容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内镜操作。

2.1.2 心理护理 患者对突如其来的大出血缺乏认识,对治疗不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告之患者与家属相关知识、治疗的原理、目的、方法、术中配合,消除顾虑,稳定情绪。

2.2 术中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护士不仅要熟悉操作过程,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巧,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做好观察记录,内镜治疗对于图象的记录是关键部份,记录病变的部位和形态,特征作为手术和随访依据[1]。

2.3 术后护理

2.3.1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其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及出血的程度。禁食期间要注意输液滴速,要保证机体需要量,防止输短时间内液体过多、过快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按时巡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有1例患者因术后1周出现解黑便,胃镜检查发现止血夹脱落,经内镜下再次放置钛夹止血后,患者止血成功治愈出院。

2.3.2 饮食护理 术后遵医嘱禁食禁饮24~72 h,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由全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软食、普食;忌食过热、过硬、带渣食物;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2.3.3 避免腹内压力增高 叮嘱患者术后要绝对卧床休息。任何使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均可造成再出血,应加强防范[2],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2~3 d,避免过早活动,2周内避免体力劳动和一切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迟发性出血。恶心、呕吐者给镇吐剂;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剂;咳嗽者及时镇咳,并积极治疗原发病[3]。

2.2.4 健康宣教 杜氏病症状隐匿,起病急,出血量大,且反复发作。应教会患者认识出血情况,观察大便颜色,注意饮食,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3 讨论

杜氏病,是消化内科急重症,起病急,出血量大,常导致失血性休克,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随着内镜技术的应用,杜氏病的诊断治疗率100%,极大的减少外科手术率。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好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加强配合,术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术后密切观察,饮食指导,健康宣教,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护士的全程护理,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482.

[2] 陈金如,饶媛,卢柳霞.经胃镜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配合.全科护理,2010,8(7):1755-1756.

[3] 任爱群.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配合.当代护士,2012(3):17-18.

677000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杨芹

猜你喜欢
杜氏禁食体征
古代家学的“三观”教育智慧及其当代资鉴*——以明清滨州杜氏家学为例
儿童择期手术前禁饮禁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禁食野味 从我做起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禁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周礼疏》中“河南缑氏杜子春”考
八至十世纪的敦煌杜氏家族研究——兼及藏经洞文书的“偏向性”
禁食对健康好处多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