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阵地

2014-07-08 07:53李国英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数学

李国英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通过采用猜想拓展、动手操作讨论等方法进行训练培养。因此,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数学;创造性思维;课堂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98-01

所谓数学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的结果或处理问题的方法带有新颖性,独特性。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阵地——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沃土。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重视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发明创造。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作了一些探索:

一、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心情舒畅,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就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情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微笑的表情,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语言,饱满的情怀,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学生课堂上有疑问时,可以不举手就直接发言,这样能随时捕捉到学生智慧的火花。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并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这样会激起学生想说的愿望。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地探索和思考,并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获取新知的性格特征。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进行思考,思维由单一型向多向型发展,一题多解的创造意识得到培养。可见创新精神一旦被肯定、鼓励,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建立猜想和拓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猜想和拓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探求掌握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拓展思维的训练,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教师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说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其次,引导学生采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大胆猜想。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时,让学生通过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进行对比猜测,你认为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会大一些。从而学生展开大胆的各种猜测,课堂异常活跃。此时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要求:你们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通过用量角器测量法、剪拼法等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归纳猜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再对定律加以证明。

三、着意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载体。

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动手操作等教学手段和群体互动等教学形式,都能很好地将数学结论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发现者。因此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学时,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形成概念、总结法则的关键处;在相似易混的知识点;或是多种方法解决某个问题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争辩,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观点,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最优化解决。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在让学生认识长方形的特征后,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部分还有几个角?”学生围绕这个有趣的问题,人人动手剪一剪,想一想,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兴趣盎然,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最后问题得到解决。实践证明: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还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个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思维过程中复杂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脑力活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在平时坚持,日积月累必将得到成效。教师要探索多种有效途径,精心设计教学,给学生机会,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花在课堂中迸发,课堂教学便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范士龙《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初探》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数学
我们爱数学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