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菁
摘 要: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是其思想艺术技巧最成熟的作品。小说揭示并批判了战后美国拜金主义思潮下虚伪、冷漠、自私的人性本质,是一部关于“美国梦”的实现与幻灭的悲剧。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作品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悲剧是一个由外部环境、其与他人、其与自身和谐关系遭受严重破坏而导致的生态悲剧。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生态主义 悲剧 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其一生中创作的最好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可以说是美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时至今日,这部作品仍然以其内容与形式上的独树一帜,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放射出异彩。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虚无缥缈的爱情故事。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悲剧其实是一个因为外部环境、其与他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遭受严重破坏而导致的生态悲剧。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战后,美国社会动荡不安,贫富分化,阶级对立。整个国家就像弱肉强食的丛林,每个人都为了地位、荣誉和财富与他人进行残酷的竞争,传统的道德习惯和社会习俗被抛弃,“适者生存”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都为自然主义的达尔文主义思想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罗德·霍顿指出:“美国人本质中难以消除的达尔文主义,以及不堪残酷的生存竞争环境和道德荒芜的精神面貌,是美国自然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整个社会处在约束的物质、政治发展所引起的道德荒芜之中,是美国人接受自然主义的一个首要原因。”作品描写了在大量金钱和财富的腐蚀下,人们的精神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很多美国人陷入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沉湎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作者在小说里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那个年代美国东部大都市的芸芸众生:汤姆拥有财富和成功,行为举止桀骜不驯,不允许任何人违背他的意志;黛西浅薄虚荣,冷漠自私,连声音里都充满钱币的叮当声;贝克好玩弄手腕,推诿事由,无可救药般地不诚实,无情地追逐名利;晚会上夫人们不请自来,沉迷于盖茨比豪宅的灯红酒绿之中,直至深夜仍乐不思归,最后不得不由各自丈夫强行拎起来,在空中踢着腿回家;丈夫违背承诺,与年轻女演员谈得火热而令旁观的妻子醋意大发;故事亲历者尼克置身其中,游离于外,目睹了大都市虚情寡义、人性扭曲的冷酷现实后,黯然回到中西部故乡寻找人生归宿。菲茨杰拉德以一个职业作家特有的敏锐目光为人们展示了那个年代人情淡漠、腐化堕落、世态炎凉的社会风貌。
二、盖茨比与他人的关系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人们丢失了原有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逐渐变得自私庸俗,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上。小说中多处描写了盖茨比豪宅中宴会的盛况,在人声鼎沸的宴会中,人们尽情地歌唱跳舞,享用盖茨比提供的美酒佳肴,肆无忌惮地说着关于盖茨比的各种流言蜚语,却极少有人真正认识他——他是孤独的。宴会中的他如局外人般冷静和清醒,“随着沆瀣一气的欢闹的高涨,他却变得越发端庄了”。他从不喝酒,冷眼看着宾客们的丑态,“有的姑娘像小哈巴狗一样乐滋滋地靠在男人肩膀上,有的姑娘开玩笑地向后晕倒在男人怀抱里,甚至倒进人群里,明知反正有人会把她们托住,可是没有人晕倒在盖茨比身上,也没有法国式的短发碰到盖茨比的肩头,也没有人组织四人合唱团拉盖茨比加入”。在觥筹交错、曲终人散后,“一片皎好的月光照着盖茨比的别墅,照在他那华灯仍亮可笑语喧哗已去的花园里,夜晚又变得像以前那般静谧美好。刹那间,从别墅的窗子和阔大的门扇里似乎涌出恣意的空虚,将房主人的身影置在凄冷孤寂的位置中,他正站在门厅外举着手臂行送别之仪”。在空旷豪宅的映衬下,盖茨比的身影完全笼罩在巨大的空虚和孤寂中,他的内心是孤独的。孤独地挥手和局外人般的清醒也预示着他终将逃不脱茕茕孑立、凄凉惨死的下场。那些曾经在他的豪宅中夜夜笙歌的人在盖茨比惨遭不幸后,竟不约而同地像人间蒸发了一般,没有一个参加他的葬礼,与他生前豪华宴会的门庭若市形成巨大反差。
三、盖茨比自身的原因
盖茨比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既为拥有财富而自豪,又为自己卑微的出身自卑;既不惜堕落赚昧心钱,又想保持清白以求问心无愧;既鄙视上流社会,又千方百计地爬上社会的阶梯。这些矛盾导致了盖茨比的毁灭。盖茨比的死是场悲剧,而他最大的悲剧在于他从来没看清黛西和整个社会的本质。盖茨比不断举行奢华的大型宴会以显示他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并希望以此挽回曾经失落的爱情。但是,盖茨比错投了理想的载体,他没有认识到如今的黛西已不再是曾经纯洁美好的天使,而是一个浑身上下充满铜臭味的世俗女人。追求享乐、向往纸醉金迷生活的她不可能与盖茨比共患难。她现实势利,虚伪自私。盖茨比并没有认清黛西已的真面目,只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他总是长时间地凝视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总是彻夜不息地闪耀着”,“他一直拥抱着这个幻想,梦想着这一刻的到来”。他对黛西执著的爱使他执迷不悟、丧失理智。爱情梦的破灭标志着盖茨比一切梦想的破灭。盖茨比费尽心机地营造的“上层社会”只是虚幻缥缈的空中楼阁,他注定不可能跻身上层社会。依靠个人努力实现的美国梦在爵士时代如泡沫般易碎。在小说结尾处作者写道:“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但他不知道那梦已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共和国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滚滚向前伸展。”盖茨比一心向往的未来已不复存在,他所憧憬的美国梦已烟消云散。
四、结语
菲茨杰拉德尽情地描绘了这个时代,但他并不是一个旁观者,他纵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酒食征逐。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栩栩如生地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气息和感情节奏。更重要的是,在沉湎其中的同时,他又能冷眼旁观,体味灯火阑珊、酒醒人散的怅惘,用严峻的道德标准衡量一切,用凄婉的笔调抒写战后迷惘一代美国梦幻灭的悲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
参考文献:
[1]Fitzgerald,F.Scott.The Great Gatsby[M].Penguin Books,New York,1986.
[2]Piper,Henry Dan.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The novel,The Critics,The background[M].Basil Blackwell Inc.,New York,1970.
[3]德·霍顿著.房炜译.美国文学思想背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杜永新.美国梦的破灭:盖茨比形象的历史与文化解读[J].外语教学,2002(6).
[5][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6]梁亚平.美国文学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7]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吴建国.费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9]张礼龙.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