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艳
在幼儿园工作中,和每位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必须面对的。常常听家长埋怨老师不近人情,孩子一有情况就“告状”,语气生硬,不考虑家长的面子。老师也常常是一肚子苦水,“孩子是你的,怎么动不动就责备说孩子教不好是老师的事情呢”?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是无人能替代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和家长实际上是教育合作伙伴的关系,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老师要尊重家长,同时家长要尊重老师,互相尊重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合作關系的重要前提。幼儿教师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是重要的。那么幼儿教师究竟应掌握哪些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呢?
一、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平等的关系,保证交流渠道的通畅
教师不要在孩子面前评判家长的对错,应达成共识而不争高下。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教师和家长在抚养教育孩子时所处位置的不同,会产生很多不同看法。比如:四岁左右的孩子控制能力较差,在玩的时候,会为了某些他认为不对的事而大打出手,在我们看来,这很正常,可是家长却不这样认为。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到欺负,会给孩子灌输“如果别人打你,你就打他”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把自己的看法向家长表达清楚,而不要急于下结论。所以教师不但要会表达,还要会倾听。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二、教师与家长交谈时要讲求谈话技巧
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交流,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及不同职业和文化素养的家长,教师应当讲究交流艺术。讲求谈话技巧并不等于说话圆滑,不着边际,甚至言不由衷,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和家长的交流要建立在真诚关心孩子的基础上。在交流中遇到矛盾冲突时,无论家长对老师产生任何意见和看法,都应当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长,真诚表达自己的看法,尽量避免“不能”、“不要”、“不行”等消极的评论或建议。
同时,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要巧妙使用语言。首先,要先扬后抑,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话题,则家长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师道歉,此时教师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标准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要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以诚为贵,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方法表达,结果往往是千变万化的,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谈话要使双方注意力集中在怎样解决问题上,而不要批评另一方,以免产生误解或隔阂,影响问题的解决。
三、对家长的不同需求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问你一些问题时,表示你的工作已经走进家长的心里,他们已经在心里接纳你,例如:孩子爱哭怎么办?孩子发脾气怎么办?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家长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教师应当认真分析,要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问题,并给家长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家长解决问题,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四、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
1.定期家访,保持家园联系,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纠正孩子的两面性行为,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2.使用好家园联系册,针对孩子的近期表现,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请家长反映孩子的在家情况,家园双方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孩子。
3.召开家长会,定期组织家长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纲要》等法规,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教育教学情况,以便促使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
4.充分利用家长问卷法,就家长关心的话题,如班级教育教学、卫生保健、饮食管理、服务质量等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家长答题情况的分析、总结,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5.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每天接送孩子,来去匆匆,不能亲眼目睹孩子的在园表现。教师可在开放日中,邀请家长观摩班级各类活动,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工作,以便配合自己的工作。
总之,学会与家长交流,需要幼儿教师从家长角度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对症下药,因人而异,那么摩擦就会少一些,关系就会融洽一些,家长工作会更有成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