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农村中学教育刍议

2014-07-08 17:40岳诚
考试周刊 2014年37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新课改

岳诚

摘 要: 农村在全国占很大比例,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国家实施新课改几年来,农村学生受益匪浅。同时存在不少问题,新课改的要求与具体日常教学不能有机结合,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将课堂交给学生”等理念与农村中学根本不符合,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败。

关键词: 新课改 农村中学 日常教育

普通初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普通初中课程改革相比,这次课程改革的力度较大,人们原来熟悉的一些课程内容、目标和实施方式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败。

一、农村课程改革的现状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生源丰富、设施落后、经济困难、师资紧缺、信息闭塞等现象,给课改带来了很多困难。课程改提出的一些新的学习方式(研究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都需要大量学习资源,而农村学校在资源信息方面严重缺乏。虽然我校是镇上的中学,但学校图书不上万册,而且,网络资源的收集非常有限,学校实施仪器、制作多媒体的课件资源和设施、文体器材、师生生活设施都严重不足,教师面对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教学手段还是基本的“三个一”(一本书、一支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笔者担任过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按照新课改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只是“引导者”,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创设情境,如讲故事、演课本剧等。在初一语文上册《母亲》一文的教学中,我用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导入;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展示雪景图片导入正课,活跃了课堂气氛,但课后提问起来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仍然不牢。“自主、合作、探究”没有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究其原因:

1.过多地使用外在动力,徒劳无功。

农村中学生虽然接受了小学阶段六年的文化课教育,但受到农村整体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影响,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不高,农村部分家长认为学习的作用不大,这就使得学生和家长都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放松,造成学生知识的严重不足,所以农村学生的文化底子远远不如城里学生,这样仍然一味按照新课改要求教课,就会时时陷入事倍功半的境地,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唯一依据。但学校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仍然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家长、社会是否认可教师也仅看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这样我们为了考试、为了考核、为了职称,仅仅在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在教学上只能走“老路”(死记硬背)。

2.过多地鼓励与赞扬,适得其反。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按照课改要求,要用到“真不错、太棒了、很好、真聪明”等语,当然这样是把学生个体的发展放在首位,尽力培养学生的信心,尽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但过多地滥用鼓励和赞扬,只会使学生盲目、麻木,失去激励作用。

过多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诚然,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有利于学生接受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知识的重组与建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有效的小组讨论与交流必须经历“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口头表达”这样一个过程,这就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在课堂上常见的是教师一声令下“开始讨论”,学生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这样不加思考的讨论、交流非但不能对学生有所帮助,反而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厌倦情绪,身边的一些教师不愿钻研教材,上课“临渴挖井”,多年重复教案,勉强应付教学。这样,教学质量肯定不高。

二、如何在农村学校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

虽然目前课改在农村学校教学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们必须在困境中求发展。开展课程改革要基于“校本”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发掘学校的种种潜力,将学校已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农村学校进行课程改革也有许多优势,教师不再死教教材,可进行创造性劳动。将教育教学与农村实际生活和环境结合在一起,让学校的活力得到彻底释放。

1.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农村学校较城里学校有很多优势。没有高楼大厦,少有车辆穿梭。一出校门,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有无尽的可用于教学的素材,语文课上,教师多次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冬去春来,教师通过春游、踏青等方式开办诗歌朗诵会和神话故事会(笔者所在学校位于莲花山下,山上有青烟寺,周围是农家院落)。学生表现异常活跃,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农村學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创设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鼓励他们深入生活,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农村学生成长中经历最多的是田间地头、乡村院落、五谷杂粮、六蓄牲畜。让他们把这些熟悉的,甚至是特别亲切的、感兴趣的东西带进语文,让这些东西走进学生的日记,走进学生的作文,既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此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这里的“挫折”并非是让学生承受失败,而指我们应当适当给学生设难,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挫折”(这时教师有必要适时给予鼓励与赞扬),从而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战胜“失败”,获得成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农村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
刍议农村中学写作教学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