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君
摘 要: 自主讨论作为“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学生自主问答中提出的一致关心或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团队或小组成员合作,经质疑、批判、探讨、倾听等过程,彼此沟通,最后形成对问题更新、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如何具体实施这一策略,对于历史综合性学习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自主讨论法的理论意义、主要形式和实践反思等方面谈谈如何上好自主讨论课。
关键词: 中学历史 综合性学习 自主讨论
中学历史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课题研究为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各种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整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和历史实践能力的一种历史学习方式。基于综合性学习的历史教学,要求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将教材相关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合,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如何探寻一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教师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学生自主问答中提出的一致关心或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团队或小组成员合作,经质疑、批判、探讨、倾听等过程,彼此沟通,最后形成对这一问题更新、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如何具体实施这一策略,对于历史综合性学习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从自主讨论法的理论意义、主要形式和实践反思等方面谈谈如何上好自主讨论课。
一、自主讨论课型的理论意义
(一)学科性质的需要。初中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一些高度不一致的领域,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历史授课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历史作为一门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广博的知识背景的学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与现实生活最贴近也最遥远,过去是现在的历史,现在是未来的历史。因此,历史教学授课要求不仅是传播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历史观。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具有意义。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需要。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是综合性学习得以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主要目标,开展自主讨论课是提高学生自主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中国古代学者很早就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孟子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他认为,一个人要获得高深的造诣,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国古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会,来放自家口里。”他认为,做学问要主动,不能由别人取代。同样,守株待兔是等不来猎物的,等来的只有失落。
(三)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个体的辩证逻辑思维在7~11岁开始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辩证思维水平不断提升。初中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和现成的结论与解释,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意见往往进行审查。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通过研究指出:“青少年身心发生急剧变化,他们有‘求新、‘求真、‘求实心理,有了较多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乐于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讨论法的主要形式
(一)团体自主讨论。团体讨论也叫集中讨论,就是全班学生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问题上进行讨论。集中讨论适用于一些带有普遍性、大众性的问题,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或社会现象等,其特点是问题集中,针对性强,讨论过程容易控制,且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进入讨论氛围。
(二)小组角色讨论。这是小组讨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规定学习小组内每个成员具体而不同的活动角色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可以为那些犹豫不决、郁郁寡言的学生创造更多发言机会,树立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同时限制另一些学生滔滔不绝地发言的现象,磨炼他们的倾听技巧,使讨论保持一定的平衡和公平,从而保证讨论质量。教师可以以“师、生”的双重身份,扮演某一角色进入其中一组参与讨论,以便观察讨论进程,尽可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
小组讨论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操作性更强,可以利用多媒体、演讲、朗诵、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初中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好竞争,乐于挑战,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我们可以穿插一些多样化的活动环节,如讲述人物小故事、视频欣赏、谈感想、历史小知识竞赛、诗词朗诵比赛等。通过在活动中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讲授“宋元文化”内容时就设置了一个“读宋词,品历史”的活动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可以选择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一剪梅》两首风格迥异的宋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宋词朗诵,并推选优秀代表在班级进行朗读比赛。小组合作使每一位学生在组内合作中都兴致盎然地大声朗读,他们完成沉浸在苏轼的气势磅礴、雄浑博大和李清照的委婉含蓄、孤苦凄凉的诗词中。
(三)自由辩论及分合式讨论。自由辩论是一种通过聆听、争辩、反驳等过程,两方唇枪舌剑地进行對话讨论,具有高度组织化特征的讨论方式。它一方面让学生练习如何准备完全支持自己观点的最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让学生聆听强有力的反对观点,对学生提出挑战。应用自主讨论法能增强学生对问题及现象的理解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分合式讨论是指先围绕问题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基础上,集中各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再针对小组提出的疑惑和存在的漏洞或每个组共同存在的困惑,组与组成员之间或全班同学之间集中思考交流,最后解决问题、完善问题。实际上它是对小组讨论方式的延伸,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较普遍。
三、实践反思
(一)关于自主讨论法中教师的发言。实践证明,教师介入学生讨论过多或保持沉默均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说得越多,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力越强,学生的依赖心理越强;保持沉默,容易使讨论陷入僵局。在自主讨论开始前,教师的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而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角色是听众,少说多听,不再提出更多的问题,而应把较多的讲话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如何使自己的发言起到控制和引导的作用,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关于对自主讨论结果的处理,制定科学评价机制。教师要重视对自主讨论结果的处理,应对学生的讨论作必要的归纳、总结,使问题的结论更明确、更有条理。教师的处理功能主要体现在:肯定正确的观点,并提出充分的论据,让学生知道教师所肯定的观点为什么是正确的,使他们真正信服;否定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的观点,并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做到科学评价,全面且公正地考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状况,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讨论,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必要的扩展和延伸,加深学生对讨论题的理解,为理解和掌握其他方面的学习内容打好基础。
(三)关于对自主讨论教学组织的驾驭。自主讨论是不可预测的学习过程,学生主体的讨论行为和时间上都难以被教师驾驭,甚至会产生突发性教学事件。在一节课时间的前提下展开讨论,可能影响了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提高驾驭课堂、组织课堂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自主讨论课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提前想好各种可能会发生的状况。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提问时要抓住教学重难点,注重问题的难易程度,同时突出问题的价值性和开放性,最终实现对学生三维目标的教育。例如在讨论“台湾”问题时,联系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与内地直飞航班的不断增加等现象,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如提出“我最想去台湾看?摇 ?摇”或者“台湾我想对你说?摇 ?摇”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发言,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台湾及台湾的历史,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陈慧敏.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实践初探.文教资料,2006(16).
[2]王華永.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学术教育,2010(10).
[3]薛雪.初中历史综合性学习初探.考试周刊,2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