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程
摘 要: 目前,真人秀已成为国内电视界的一个热门节目形态,并呈现跨媒介传播的新趋势。本文运用跨媒介叙事理论,比较分析《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两档真人秀节目电影版的叙事特征差异,阐述真人秀独特的叙事特征对吸引受众、推广这种节目形态的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和完善真人秀跨媒介叙事应解决的突出问题,为优化其发展进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真人秀 叙事特征 跨媒介
一、引言
真人秀作为21世纪的一种电视娱乐节目,一般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同时有丰富的奖品,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从叙事学角度看,真人秀是一种动态的、具有目的性的线性叙事模式,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1]。
在当今多渠道、多平台的媒介时代,媒介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并衍生出了一种利用不同媒体进行故事创作的新型叙事方式,称为“跨媒体叙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改编推出电影版后的迥异结果,研究电视真人秀的叙事特征,进而探究媒介融合的共时性发展。
二、跨媒介叙事的理论背景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叙事与媒介的关系十分密切。用德国叙事学家扬·克里斯托夫·迈斯特(JanChristoph Meister)等人的话来说:“叙述是跨媒介的现象。”[2]美国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2003)在《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中率先提出“跨媒介叙事”的概念:“一个跨媒体的故事穿越不同的媒介平台展开,每一个平台都有新的内容为整个故事做出有差异的、有价值的贡献。”
在当前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电视被誉为“第一媒介”,电视将自己定位为“再现现实、提供娱乐”,具有注重人际沟通的媒介特质和即时传播的媒介优势。虽然电影也宣称“反映”现实,电影的单文本特质使其欣赏是一次性的、完整性的,其叙事特点在于,一部影片一般有一个封闭简洁的布局、较为清晰的因果逻辑和贯穿全篇的主题。其典型模式是以一个原始的平衡状态为起点,渐渐地这个状态(人、事、物)产生矛盾、冲突与对立,引出影片的高潮,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境界。电视的“文本流”特质使电视叙事不同于电影叙事。电影叙事注重凸显矛盾冲突的演化与解决,电视叙事注重凸显文本的连贯与接续。
近年来,国内媒体开始展开跨媒介叙事的尝试,从《宫锁沉香》到《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再到《北京爱情故事》,其主创者纷纷对其电视剧中所建立的世界观进行再创作和重新包装,将故事搬上荧幕。2013年,综艺节目开始进行跨媒介叙事的尝试,下面通过对《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两部电影的比较,探究跨媒介叙事在电影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
2013年末,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登陆湖南卫视,这档名人代际沟通纪实节目将创新视角对准亲子关系。该节目于12月27日播毕,并于2014年1月31日推出电影版。2014年春节长假7天票房收入直抵4.68亿元,成为电视节目逆袭大银幕的标志之作。但是,由同样大热的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改编的电影版《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在票房上遭遇了极为惨痛的失败,10天票房仅有300万元,令人大跌眼镜。
通过对这两部由真人秀节目改编成电影版的叙事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二者有非常大的区别,从而可以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跨媒介叙事。
1.叙事形式:延续式与转移式。电影《爸爸去哪儿》完全是在形式上基本沿用电视节目中真人秀的设定,将真人秀形式与电影结合起来,将一档亲子类综艺真人秀节目原封不动地搬上银幕,这种尝试在中国电影史上尚属首次,是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的成功范例[6],这在世界电影产业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遭遇票房惨败,很大原因就在于它的改编方式把人们的焦点从“好声音”转移到了故事编排上。《中国好声音》最核心的卖点是好声音,不是好演员。因此,在好声音筹划电影品牌衍生品的时候,其实就已注定《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难续辉煌。
2.叙事内容:凸显式与虚构式。在广电总局的官网上,电影版的《爸爸去哪儿》是以纪录片的类型进行报审的。从电影艺术角度看,《爸爸去哪儿》也很难称之为“电影”,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演员们也谈不上演技,技术上更没有炫目的特效。它拍出了观众内心深处最想看到的“那些东西”:真实、亲情、温暖及生活的欢乐,使观众延续了观看电视时所获得的欢笑与感动。
电影版《中国好声音》创作者却选择了虚构式的创作模式,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故事,丢掉了优良的品牌基因,最终导致这部电影先天畸形,毫无核心卖点。
3.叙事类型:以文本为中心与以接受为中心。纽宁和萨默(Ninning & Sommer,2008:331—354)提出,叙事类型大致有两种倾向:(1)“以文本为中心的”,即强调叙事区别于非叙事的文本属性[3]。以文本为中心的叙事,意味着创作者必须将媒介的性质作为首要标准进行故事创作,并对创作要素进行筛选;(2)“以接受为中心的”,强调读者的认知体验。
电影版《爸爸去哪儿》在不改变叙述模式的条件下,依旧采用“以接受为中心”的叙事方式,用真人秀的方式“讲述”爸爸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欢乐时光。用星爸萌娃一起完成任务作“药引”,配以欢乐幸福感动“药材”,“治疗”家长那久违的关爱亏欠“病”。正如费西克(John Fiske)所强调的,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对观众而言,只是一种原材料,观众通过自身的解读产生快感及意义,观众是意义的生产者同时是消费者[4]。
《中国好声音》电影版放弃好声音的核心定位,采取以文本为中心的叙事方式,试图以年轻的时尚风格、励志动人的青春故事、动听悦目的歌声舞蹈延续真人秀《好声音》的辉煌,无法让观众将电视机前的感动有效转换到银幕上。
四、结语
真人秀作为现实记录类的节目形态,是综合电视剧,纪录片和游戏节目等节目类型的混合型叙事模型。发展与完善我国真人秀跨媒介传播应做好以下几点。
1.把握受众心理。对真人秀观众心理把握的不准确是当前本土真人秀发展的一大阻碍。把握受众的心理,应充分利用真人秀对多种媒介的整合所形成的丰富反馈渠道,如BBS言论、短信投票、观众来信来电,等等,了解他们的心理,并及时掌握他们对节目的意见和观感,避免从传统的印象和经验出发,造成传播的“代沟”。
2.恪守媒体道德。作为一种西方的移植形态,真人秀也有很多和国内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等一些方面的不合之处,引发的道德方面争议时有发生。坚持媒体的道德底线,既要将真人秀节目的电视元素充分发挥出来,重视真人秀的娱乐功能,又要大力推行本土化的策略,使它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国情,让娱乐更大程度地融入社会生活,才是真人秀节目得以跨媒介传播的必然出路。
3.遵循叙事规律。跨出荧屏走向银幕,真人秀节目探索多元商业模式是值得肯定的。但要把电视收视率转化为电影票房,需认真地借鉴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规律,从电影艺术的本身出发,重新审视业已构建的世界观及组成元素,并依据媒介形式对将要纳入新作的元素进行筛选和取舍,讲好银幕上的故事,发挥电影的特征和优势,挖掘观众喜爱的题材和热点,才是真正的出路。
4.媒介融合发展。加拿大媒介哲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说:“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存在。”[5]电影《爸爸去哪儿》的成功离不开湖南卫视这一平台的强大文化辐射力。
参考文献:
[1]陆红.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7(5).
[2]Meister,j.C.,T.Kindt&W.Schernus.Introduction【A1.In J.C.Meister(edj Narratology beyond Literary Criticism:Mediality,Disciplinarity[C].Berlin:Walter de Gruyter,2005.ix vi.
[3]Ninning,A.&R.Sommer.Diegetic and Mimetic Narrativity:Some further Steps towards a Transgeneric Narratolov of Drama[A].In J.Pier and J.A.Garcia Landa(eds.)Theorizing Narrativity l C_.Berlin:Walter de Gruyter,2008.33l-354.
[4]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三联书店,2008.
[5][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此文为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序号:KY201401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