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14-07-08 08:03向瑜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华英语教学大学

向瑜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通过英语这个桥梁,教育当代大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并为己所用;二是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掌握向外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及文明成果的方法并增加民族自豪感。因此,要肩负起这个重大的责任,可从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完成大学英语的重要教学任务,从而为社会培养真正优秀的青年人才。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华传统文化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加强对外交流文化,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可见,作为教授外国文化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大学英语的教学任重而道远。但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课程中因四六级考试的应试压力而造成一些灌输式教育的弊端。现存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更加单向,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是有明显的缺失表现。为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涵义

按照《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所谓传统,就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文化则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华传统文化即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中世代相传的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文化财富和物质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天、地、人相对话的历史性记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有形的历史古迹、文物等,也包括无形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和世界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和纽带,理应发扬光大。

二、当前大学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缺失

作为与世界交流和合作的重要语言工具,英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越加广泛。在大学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上更加倾向于西方文化的引进。英语教学通过社会实践的过度强化和宣传,成为升学、晋升和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但却忽略了大学生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能力的基础应该是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掌握能力和对祖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事实上,教授和发现影响传递信息的各种文化因素(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必须以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为比较对象,只有通过两种文化差异的比较才能找到影响交际的各种因素[1]。对他国语言工具的能力运用要以加强母语文化的学习为基础,否则,在英语教育中过分重视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忽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我学习和输出,就必然导致当前这种教育缺失,即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外语学得一知半解,而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传统文化却被同化得不中不洋、被遗忘得不知所以,失去了本来的韵味。

事实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四六级拿到高分的大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后仍然不能很好地与外国人交流,尤其他们在谈及中华传统文化事迹和历史渊源时经常哑口无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的缺失。这种现状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必然造成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均衡,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必然带来负面影响,面对这种英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缺位现象,我们必须引起关注和重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三、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及对策

面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过于着重对西方文化的传播而忽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这三方面进行改进,注重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大学英语教育同样承担起传播与振兴中华文化的重任。

1.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入手,适当调整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大学英语的教材是以培养学生能力结构为目的的知识载体,而知识结构自然是其中的最基本的结构。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内容的实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大部分是关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讲之甚少。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该教材的内容大多数是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内容,距离中国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比较遥远。这种距离感一方面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难以从课本上学习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一旦进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流环境之中,学生必然会出现文化失语的现象[2]。因此,对当前教材建设的适度调整,就是要在教材内容中增加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展示中国文学、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的丰富内容。并且,要将这种教材建设与课程设置相匹配,即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增加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可以以必修、选修或课外阅读的形式出现,甚至可以开设用英语教授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使之也变成高校的通识教育。事实上,国外有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并有大量著作,可以原汁原味的引用和学习这些原著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又可以通过这些内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所选篇目可中英文对照,做到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通过开设这种融合中西文化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学习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心与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中华文化意识,并指明中华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这可成为英语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的重点之一。

2. 以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中华传统文化。当前的国际交流中,英语仍然是主要的工具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这就要求作为高校英语教师的我们要运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英文授课,不能一味注重对学生笔头功力的培养而忽视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除了日常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大学英语教师就必须利用更多有效的方法来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爱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研究兴趣。在对涉及到有关西方文学与文化的课文讲解时,可以引入中国文学与文化内容,并根据其主题观点进行中西文学与文化的互证、互释,使学生在对比中对中西文学与文化的各自特点有清晰的认识[3]。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准备一些具有中华特色文化现象的英文材料,比如运用英语讲述“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具备浓厚中华传统文化色彩的节日,以及用英语讨论某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问题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为例,在进行第四单元《美国文化的五个象征》教学时,可安排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若干象征进行自我学习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最后还可按小组划分要求各小组用英语向全班介绍中华文化的某一象征;对第七单元《比尔•盖茨》的教学,则可适当联系到中国的IT巨头,或以“人生楷模”为切入点,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熟悉的国内科学家、作家等。此外,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既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又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易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毕竟,对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立体式的学习过程,不能局限在教学课堂上,大学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以本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学习外国语言及文化,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延伸到任何一个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去。要将英语学习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文化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培养学生能够准确恰当的运用外国语言进行跨文化的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国学修养。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主体,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和国学修养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成果的优劣。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外国文化知识和内涵,可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进行对比,并在教学过程中对行为礼节、道德规范、文学价值、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等进行对比讲解。具体来说,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讲授英文的字面意思,在涉及到西方传统节日、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等内容时,还要讲解这些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与中华文化进行对比解释。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西学知识,更要具备深厚的国学修养,要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等,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旁征博引。总之,大学英语教师要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在跨文化交流中大显神通,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显示出博大的胸怀和高度的智慧[4],并以这种专业优秀自身素质来感染学生,给学生形成榜样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横贯中西、纵横历史的知识脉络。

大学英语的课堂也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所在,大学英语教师既要向学生们传授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明成果,又要以英语为工具和载体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教育。配合适当调整的教材,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传统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为培养具有良好英语运用能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青年,尽到身为大学英语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2] 张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10(4)

[3] 曾宏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5(4)

[4] 孔倩云.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J].邢台学院学报,2007(2)

[5] 袁芳.试析外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教学,2006(5)

[6] 焦华瑞. 论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J].科技信息,2010(35)

猜你喜欢
中华英语教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