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
摘 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使地理课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浪潮,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能力提升;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新课改正是这一时代下发展的产物。我们知道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素质教育,领会新课改下的精神呢?我想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式,特别是在课堂中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那我们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呢?
一、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要我们寻找与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加强启发诱导,将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例如我们在讲述《农业区位》中对比我国南方与北方农业差异时,即可回到现实生活中。先可设问靖安的农作物,一年种几次,进而联系当地的气候等自然状况,再扩大到南方整体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关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地理问题回归生活,提升思维能力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例如在教学《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一节时,可以用实例设问:我们高一高二两幢楼高相同15米,南北排列,楼间距是10米,请大家计算一年中北楼(高二教学楼)有多长时间不会被南楼(高一教学楼)的影子所遮挡。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推广到各自的家里,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二、巧用实验教学,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的“三维”评价标准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而实验教学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下面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对新课程中的地理实验教学进行浅析:
1. 观察实验——月相的观赏
连续观测一个月的月相(一般选择刚开学9月份),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见下表)
观测日期
(农历) 初一 初七 初八 十五 十六 二十二 二十三
月相名称
月出时间
月落时间
所见形状
在天空出现的方位
规律
通过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探索实验——地球自转的验证
利用沙漏同样也可以验证地球自转:①用三根木头搭一个高约2.5m的支架,选择硬版纸(规格45×40cm),用纸制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尖留一个小孔,另一端系三根长约2m的细绳,三根细绳须均匀系在纸上,使圆锥体尖端垂直向下,再将绳子系在三角支架上。②将准备好的沙漏尖端小孔用塞子塞住,里面装入彩色沙子,推动沙漏做钟摆运动,并拨掉圆锥体尖端的塞子让细沙流出。③分析沙迹,发现沙漏并不是来回做直线运动,而且近似的扁长的椭圆形运动轨迹,由此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存在。
实验教学虽然有趣,但我们在地理课堂尝试要注意实验中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由此才能得到一个有效的成果。
三、妙用名句和谚语 加强知识的记忆
中国语言可以说博大精深,文学名诗名句犹如璀璨群星,民间谚语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名句时常被引用来进行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快地加强学生对某些基础知识的记忆。如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帮助学生记住赤道的周长,从而可以算出赤道的线速度。朱自清先生在《春》里写道:“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雨是最寻常的, "寻常"二字领悟春暖花开,在春雨滋润下的美景。"润如酥"中的一个"酥"字形象的写出了中部地区春雨贵如油的气候特征,尽管如此,但春天毕竟还是来了,下起了霏霏小雨,才催生了"草色遥看近却无"颔联。 "春风不度"且不说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及得不到朝廷的关爱,单就说是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这与东部地区的"雨是最寻常的"和"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的长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
四、积极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比如:教师一周课程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你认为这周中有什么收获?你在课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
(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哪一环节感到最满意,哪一环节感到最不满意?为什么?
这些问题可由学生写在纸条上,课代表收集,教师总结分析。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也能使学生了解、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及原因,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传统。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克服自身弱点,树立战胜困难、不自暴自弃、养成坚强性格作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贯穿在每节课乃至全部教学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