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艺术给教师的启示

2014-07-08 03:45廖红亮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王友犯错误糖果

摘 要: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教育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个精典教育案例告诉我们: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作为教育者,应“以人为本”,怀一颗宽容之心,放下师道尊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用“放大镜”的眼光寻找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关键词:教育艺术;以人为本

陶行知任育才小学校长期间,有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一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了,陶行知来到办公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准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里说:“这块糖果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敬我。”王友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的手中,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有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勇气。”此时王友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为你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应该结束了吧。”

读了这一精典教育案例,我们被陶行知高超的教育艺术所熏陶,被陶行知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同时也让我们深受启发。

一、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应永怀一颗宽容之心

“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让王友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但没挨训,反而得到了陶行知糖果奖励。其实让王友感动并后悔的不是这几颗糖果,而是我们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艺术和人格魅力,是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宽容和博大无私的爱感动了王友,才让他后悔并主动认错。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需要知识,更需要爱心和智慧.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既要严格要求,批评教育,也需要用爱心去召唤,用智慧去引导.可以说,在这一经典教育故事中,陶行知把肯定,表扬的手段用到了极致,也收到了绝佳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能只一味的批评、指责、挖苦,甚至打骂,而应像陶行知那样把犯错误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平等对待,永怀一颗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示范,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受到学生尊敬,用我们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走进学生、 培养学生,学生才能进步、发展。

二、放下师道尊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一生追求社会的公平,人与人的公平。他主张做人要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人下人”,就是说每一个人是平等的,没有上下高低贵贱之分。因此,他对待他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对于王友这个犯错误的学生,不是批评了事,而是把四次“批评”转化成四次“表扬”、奖励,达到了比批评更好的效果。请看在我们实际教育活动中的一个例子:课间操时,一女生来到办公室:“李老师,我想借个杯子喝药。”李老师坐在椅子上,用手指了指角落的办公桌:“喏,下面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学生找到杯子,自己倒开水服了药,说:“谢谢李老师!”然后走了。一天,李老师忘记带红笔,于是向学生借,还是那位课间向李老师借杯子的女生反应敏捷,坐在第三排的她几乎是小跑着上前,把笔递到李老师的手中——在递到李老师手中之前,她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了一下,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为什么学生向老师借杯子,老师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呢?而老师向学生借笔时,为什么学生没有对老师说:“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而是小跑着上前把笔递到李老师的手中。这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师生不平等,其实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仍存在于大多数老师心中,导致师生的不平等,甚至师生关系紧张,这样就会影响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伟大的人民教育陶行知尚能与学生和睦相处,平等相待,我们没有理由不像他那样来对待学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师生关系摆正,不要临驾于学生之上,不要在学生面前享有至高无尚的地位和权利,与学生建立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三、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要用“放大镜”的眼光寻找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因为你准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敬我”…… 陶行知用他教育家独有的眼光细心观察,在细节中捕捉犯错误的学生的闪光点,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些闪光点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学生心目中,就是他自己的优点,以此可以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主动认识并承认错误,如果陶行知一味地批评,可能会适得其反,即使学生勉强认识了错误,口服心不服,也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阴影,对学生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也难免有不足之处,犯错误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在教学时遇到一个学生,纪律松弛,自由散漫,一上课,扔东西、讲话、吃零食、玩玩具,什么怪动作在课堂上都做得出来,上课又不爱听老师的讲,但这个学生脑子灵。正当我感到很无奈的时候,出现了一次转机,一次我为检测学生的计算能力,出了40道口算题,全班四十几个人中全答对的只有五人,而他就是其中一人。我当即肯定了他的进步,在班上表扬了他,并奖励了他两个本子。不久又让他当小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他上课不开小差了,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和许多同学都成了好朋友。我们教师只要用“放大镜”式的眼光,找出犯错误学生的闪光点后,再加以正确引导,通过情感的沟通,犯错误的学生也能听从老师的意见,发挥他们在班上的积极作用。

四、对犯错误的学生也应“以人为本”

陶行知时时处处把犯错误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看待,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陶行知心中的 “学生”, “学”是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生”是生活或生存;“学生”就是学生活之道,“学”和“生”是一体的,不可学是学,生是生,要学就是生,生就是学,“学”与人生相始终,从出生到死,天天受教育。既然是学生活之道,天天都要接受生活的教育,那么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就难免有困难、有阻力,既然是自己去学,就难免犯错误。所以对待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并不是横加指责,而是用满腔热情,用博大胸襟去关爱他们,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把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都看成是有用之材来培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位校长别出心裁地让全校教师从一堆木头中找出一块有用的木料,几十位教师反复挑选,最终只有5人找到了有用的木料,其余皆空手而归,说:“一堆废料,没有一块有用的。”校长随即请来一位木匠,让他挑选。木匠说:“这还用得着挑吗?在我眼里,每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木头可以做椅腿,其余的可以做木屑。在许多教师心中,很多木头是没有用的,但在木匠心目中,每一块木头都是可用之材。新课标赋予我们教师“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思想。作为教师,我们面对学生时,就应具有木匠式的眼光,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把所有的学生都看成有用之材来打造、来培养,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王廷建,李丽环.

[3]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陶知知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廖红亮(1974-7), 大专 ,小教一级,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友犯错误糖果
Conductivity effect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collisionless to collisional regimes in cylindrical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s
Multi-layer structure formation of relativistic electron beams in plasmas
Spatio-temporal measurements of overshoot phenomenon in pulsed inductively coupled discharge∗
Measurement of electronegativity during the E to H mode transition in a radio frequency inductively coupled Ar/O2 plasma∗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智珠二则
观察:糖果找不同
吸取教育 少犯错误
雨季里的糖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