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
摘 要 教师专业认同的形成和建构不是被动地取决于外部的权威或命令,而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本文以自主发展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几种教师专业认同的策略: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培养教师的专业认同情感;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
关键词 自主发展理论 教师 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under the Autonomy
Development Theory Horizon
ZHAO Hui
(Gans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Jinchang, Gansu 737100)
Abstract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mation and construct than passively depending on the external authority or command, but consciousl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transform, build self and the world, others, their own internal process of the spiritual world.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eachers discussed several strategies: Wak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stimul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 develop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emotion; keep a good attitude, build rapport between colleagues.
Key words self-development theory;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0 引言
教师专业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身为教师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的整体看法,是教师感知工作情境、赋予意义并采取行动的核心,是一个多元的、动态发展的自我认识过程。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积极的理解和定位,才会不断地去更新自我,超越自我,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自主发展理论认为,“教师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教师的发展不是被动、被迫、被卷入的,而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教师专业认同作为关涉教师内心的一种活动来讲,是教师主动地对自己专业的理解与定位,这是教师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教师专业认同的形成和建构不是被动地取决于外部的权威或命令,因为如果仅靠外部权威或命令可能在短时间内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想长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比较困难。因此,教师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认同进行重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教师专业认同是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自内心地认可,是教师主动争取进行专业发展的体现。
1 影响教师专业认同的因素
1.1 对教师专业角色的感知与理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与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帮助者,是新课改的参与者执行者等。对于这些要求,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或只是简单地执行,而是需要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感知自身的角色形象,进而将这些理解与感受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信念,转化成外显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教师对专业角色的感知和理解是影响教师是否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的专业行为的有效践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教师选择做教师的初衷与动机
如果一个人是因为喜欢教师这一工作而从事它的话,就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但如果一个人是因为迫于压力选择这一职业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也不会认同自己的工作。
2 自主发展理论视域下教师专业认同的策略
2.1 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
首先,启发、引导教师心灵的导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鼓励教师将自己心中的偶像作为心灵的导师。心灵导师的力量不是提供给教师自身经典的教学模式,因为再经典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回答“我到底想成为怎样的教师”这样的问题。心灵导师的力量在于唤醒教师内心最真实的自己。通过心灵的导师教师寻找一种与自己的个性相一致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个性,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地展示自己,而不是去极力地掩饰,做到这一点,优秀的教学也就随之产生了。
其次,鼓励教师洞见并走进自己的内心。与心灵导师的相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发自内心地肯定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的话,任何外在的力量都不会对教师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来自教师内心的呼唤,这种内心的呼唤能够让教师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乐在其中地享受工作带给自己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教师通过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才有资格说触摸到了学生的心灵。这时教师专业自觉才会有可能真正产生,积极的教师专业认同才有可能形成。
最后,树立教师的教学威信。教学威信是教师的内在生命。当教师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个性并清楚自己的职责时,教师的教学威信也就树立起来了。
2.2 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
人要想成为主体,就必须具有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人们进行自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主体意识,可以使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是怎样的教师,明白自己想做怎样的教师、明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及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在与自己、他人及环境互动过程中建立对自己、对他人及对环境的理解和看法,最终促进教师专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要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要帮助教师明确作为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教师都要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展,教育如何变革,这一点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另一方面,培养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如: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日记、记录自己的成长笔记、通过平时与同事的聊天、阅读、听课等方式进行反思。结合具体的环境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认同的发展和提高。
2.3 培养教师的专业认同情感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习惯了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教师的情绪情感的释放与调节。我们往往要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控制和压抑自己的情绪,做到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这对于教师情绪的调节和疏通不无影响。因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伴随着教师对工作态度的变化,教师情感会呈现出热忱、积极或消极、淡漠等多种状态。如果教师的消极情感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及时的调节,则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当关注自己的心灵世界、注重不良情绪的疏导。
首先,“我是一个怎样教师?”“我想成为怎样的教师?”这些平时不被教师关注的问题应当成为教师深入思考和理性审视的重要问题。其次,教师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增强自身修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多阅读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积极参加各种为教师定期举办的心理讲座,以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疏导,为自己提供有效调节情绪情感的方法,促进教师对自身情绪情感的良性管理。最后,创设和谐互助的氛围。教师课下可以自发组织各种兴趣小组,进行研讨,便于教师之间坦诚相待、彼此尊重、平等交谈,在教师之间形成强有力的情感纽带,促进教师专业认同的发展和提高。
2.4 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
首先,树立合作意识。学校是一个集体,教育过程不能只靠一两个教师来完成。所以教师要具有集体合作的意识,在处理问题时要以大局为重,敢于承担责任。尊重自己的同事,增加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认同,在促进集体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其次,保持积极的心态。人的心态反映在人的行为中,如果心态积极,做事就会比较有干劲,心中就会充满希望。所以教师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够平和地看待自己工作中的付出与收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及同事营造良好的职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郑海霞.教师自我认同心理探析[J].湖南教育,2003(14).
[2] 魏淑华,宋广文.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3] 冯先杰.论生命视野下教师的自我教育与发展[J].教育探索,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