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桂颖,陈永华,张慧春
摘 要: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情况严峻,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以及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上升,使得大学生失业率开始增加,一些大学生摒弃了就业带来的压力,选择创业。对于各大高校来说,能够很好地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才能很好地指导毕业生顺利就业,并为未来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可靠数据。
关键词:就业心理;就业创业;阜新高校;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65-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了系统、全面、具体的了解阜新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情况,便于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特在2013年10月份推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心理调查问卷”,对阜新各大高校发放相同题目的纸质调查问卷。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共有300人参与问卷的填答,回收纸质问卷288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参与统计分析的有效问卷总数为266份,266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基本信息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共266人,其中男生125人,占总数的47%;调查群体包括本科生和专科生,其中本科生218人,占总人数的82%,为群体主导人群;本次调查共涉及10余个专业,其中理科占27%,工科占25%,文科占12%,法学占19%,艺术类占17%。所调查的学生中来自城市的有112人,占总数的42%;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为差的占总数的20%,家庭经济状况中的占73%,家庭经济状况良的占7%。所调查群体中独生子女132人,占总数的49.8%;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占58%,个人创业的占10%,考研的占29%,留学的占2%,选择其他的占1%,整体来说还是以就业和考研为主;毕业后选择留在毕业城市的占3%,回家乡的占49%,去其他大城市的占43%,去欠发达地区(如西部或一些小城镇)的占5%,整体来说还是以去大城市和回家乡为主。学生选择生活条件好的占14%,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的占38%,选择良好的人才政策的占14%,选择创业环境较好的占12%,选择回报家乡的占11%,选择回报祖国的占3%,选择其他的占8%。参与调查的人群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分布在3000以上,占人群总数的57%,期望月薪2001-3000元的占人群总数29%,期望月薪1000-2000元的占人群总数14%,说明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期望值还是很高的。
二、就业分析
(一)就业影响因素
在个人能力、家庭经济条件、拥有社会关系、所学专业、就读的学校、所具备的各种证书、学业成绩、个人的外貌、就业心态、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技巧、性别这12个可能影响到就业的因素中,通过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个人能力与就业心态在最重要因素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个人的外貌与性别在次要因素、不重要因素、无关因素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其余的均在主要因素中表现的突出,但就读学校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又位居前两位。可以看出,除了个人的外貌与性别外其他因素均很大程度的影响就业时的选择。
(二)就业考虑因素
在薪水福利、单位性质等10个就业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中:就业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主要是薪水福利、工作内容、能为个人提供较多的发展机会,比较优先考虑的因素是单位性质、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能为个人提供较多的发展机会,会考虑的因素是工作的挑战性、专业对口、社会需要、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基本不考虑社会地位和声望。
(三)压力感来源
压力感来源中,压力最大的是快毕业了却没找到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是父母对我的期望、求职中第一轮的面试、毕业后经济上的独立、个人前程的迷茫、同学比我先找到工作,选择一般的为求职中和别人的竞争、求职中遇到的挫折,压力比较小的主要是求职中和别人的竞争,基本没有压力是同学比我先找到工作。整体来说,面对就业经济上即将独立,自己的前途比较渺茫,找不到工作会辜负父母的期望使绝大多数的同学压力比较大。
(四)就业观念
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完全同意个人的长远发展很重要、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择业的关键,基本同意赚钱是选择工作的首要目的、择业过程中存在性别差异、有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要想找到好工作必须改变传统的择业观念,但也不确定在择业过程中会越挫越勇。其中赚钱是选择工作的首要目的、择业过程中存在性别差异在不太同意、基本同意、完全不同意中表现的都比较突出,存在争议。
(五)就业过程遇到问题解决方案
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问题给予的19种解决方案中,不采取的主要是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认为时间会改变现状,唯一要做的便是等待,试图忘记整个事件,依靠别人解决问题,接受现实,没有其他办法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偶尔采取通过工作学习或一些其他活动解脱,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一些问题,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愤怒;有时采取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愤怒,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斗争,自己安慰自己;经常采取尽量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借鉴他人处理类似困难情景的办法。
寻求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抛开、改变自己的想法,重新发现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不把问题看得太严重这几种解决方案中有时采取和偶尔采取占的比例比较大;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向亲戚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中选择有时采取的人数比较多。
三、社会人际关系分析
当遇到困难时,我们通常需要朋友的支持和帮助,调查结果中,没有朋友支持或帮助的占4%,有1-2个朋友支持或帮助的占15%,有3-5个的占60%,也是比例最大的,6个或6个以上占21%,说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得到朋友的帮助;同时我们从调查与宿舍同学的关系数据看出,相互之间从不关心的仅占3%,遇到困难稍微关心的为11%,有些同宿舍同学很关心的为30%,大多数同宿舍同学很关心的占56%,说明绝大多数同学与宿舍人关系比较密切;从调查同学之间关系数据看出,同学之间相互从不关心的占9%,遇到困难稍微关心的占15%,有些同学很关心的占48%,大多数同学多很关心的占28%,说明同学之间关系良好,但是没有宿舍之间同学关系密切;从调查遇到烦恼的倾诉方式数据看出,从不向任何人倾诉的仅有4%,只向关系极密切的1-2人诉说的占46%,朋友主动询问会说出来的占19%,主动换个诉说自己的烦恼、已获得支持和理解的占31%,说明遇到烦恼还是向关系比较亲密的几个人诉说;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选择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的占7%,很少请求别人帮助的占18%,有时候请求别人帮助的占48%,这个占绝大部分,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的占27%。
四、大学生创业调查分析
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调查结果中,完全没有创业想法的仅仅是34%,考虑过创业的占55%,已经进行创业的为8%,已经成功创业的仅有3%,说明绝大多数同学有创业想法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未实践;其中创业为了赚钱的占总数的28%,为了积累经验为29%,当作成才的一种方式的也是29%,没有创业打算的是14%,说明几种想法基本持平;创业的想法来源有很多,其中受到家庭影响的占10%,朋友影响的为26%,传媒影响的为19%,其他影响的占45%,受其他影响为多数人群;创业过程中会有很多障碍,最大的障碍是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比例为40%,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的占47%,要考虑继续未来的占13%,说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主要还是为资金与经验所困扰;如果创业,选择的领域有很多,在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创业的占22%,在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创业的占23%,其他行业的占55%(为主导人群),说明多数人创业还是立足本行业或者其他容易创业行业;创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53%的人认为合伙创业是比较合理的,家庭创业与自主创业创业的分别是23%与25%,说明创业过程中合伙是比较保险的做法;创业的选择地点也大不相同,48%愿意回家乡创业,到西部地区创业的为25%,到珠三角等地方与东部沿海等较发达地区创业的分别是12%与15%,说明绝大多数愿意到家乡与西部这样有优势或者竞争力比较小的地方发展;在创业道路上要找准自己合适位置的根据,其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创业的占46%,根据自己专业创业的占12%,根据市场需要的占28%,选择某一熟悉行业的占14%;大学活动往往有助于创业,其中,选择学生干部工作经历的占11%,选择创业课程的学习的占14%,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占46%,选择模拟创业活动(如创业大赛)占29%。这一结果说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参与模拟创业活动也是一项比较好的活动;大学生创业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时间,选择大二、大三是创业的最佳开始时间的以26%和39%位居前两位,主要原因是这时时间比较充裕,思想也相对成熟,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大学生创业都希望所在的高校能够提供一些帮助,选择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的占83%,选择举办创业大赛的占6%,选择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活动的占11%,说明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是最好的选择。
五、思考与建议
大学生作为于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一种特殊群体,就业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社会问题,毕业前的焦躁、不安、忧虑困扰着众多学生,对他们进行毕业前的心理调查并做好就业指导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现与思考
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现象:
1. 求职过程期望值更趋现实求职者的主观愿望接近现实,专科生、本科生的期望月薪在3000以上的占绝大多数,就业过程中也更加看重个人自身实力的提升,愿意到在基层做起并逐步提升自己的实力,这与以往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优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2. 二线城市以及基层受到关注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以一线城市(直辖市)作为首选的人群比例进一步下降,以二线城市及基层作为首选的人群比例在上升,认识到大城市的就业创业门槛高,虽然中小型城市的很多行业领域都落后于大城市,但这恰恰能成为择业的机会点,在中小型城市就业门槛要低一些,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也要小一些。
3.实践意识增强在总体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再单纯注重书本与理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更顺利地走向社会积累经验,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创业的启蒙教育,高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
4.幸福指数提升。绝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学生与周围人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宿舍同学,在就业过程中,压力来源广,他们能够通过向周围的同学诉说缓解压力,也有部分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方式减缓就业压力,从而有效提升主观幸福感,从容面对就业。
(二)建议与措施
毕业生作为国家的宝贵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面对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势,促进就业工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本次调查的统计分析以及存在的现象,我们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案与意见。
1.政府重视就业工作,提供优惠措施。二线城市以及基层受到关注的出现,虽然对“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造成巨大的冲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这里的就业压力。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政策的宣传,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充分发挥年轻人的聪明才智,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机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高校重视专业实践,提供合作教育机会。作为培养大学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优秀的人才的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专业实习的机会,保证大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针对社会需求而对本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加专业实践比重,做好与社会的接轨工作。
3.企事业单位开放空间,包容经验不足。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成长在幸福的环境中,社会经验不足,略显稚嫩、怕苦怕累,用人单位应该用接纳和包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为大学生减轻就业压力的同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4.学生注重自身实力的提升,打造核心竞争力。作为就业的主角,毕业生应该更加注重提升自身实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采用积极和主动的方式应对就业压力,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加强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核心竞争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注重自身实力的培养,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就业过程中应该了解就业的相关政策,针对自身情况做好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朱道平.高校贫困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心理问题探析——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
[2]尹春玲.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才智,2010(12).
[3]张庆裕.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8).
[4]刘兆平.关于培养大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6).
[5]李德海.地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S2).
[6]文太宝.敬业精神——大学生就业立业的必备素质[J].铜陵学院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