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关系探究

2014-07-07 00:39于文勃,张睿娟
学理论·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大学生

于文勃,张睿娟

摘 要:借助《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调查》对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学校归属感进行调查,并结合学业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无显著性相关,而在学校归属感6因子中,个人地位认可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相关,即个人地位认可高的学生学业成绩好;并且依据研究结果对提高学校归属感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学业成绩;个人地位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60-03

引言

学校归属感这一概念虽然早有研究,但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形成了几个相对准确的定义。Goodenlow(1992)认为是在学校社会环境中,个体感到被他人接受、尊重、包容和支持的程度。当学生感觉自己是受欢迎的、有价值、被尊重的学校共同体中的成员时,就会产生归属感[1]。另外,DeVos和Dijkstra(2000)将学校归属感定义为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或学校中的重要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以及与他人能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体验[2]。国内学者对于学校归属感鲜有界定,多为采用外国学者先前的定义。本文采用我国学者徐琴美关于学校归属感的定义,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3]。

学校归属感这一概念虽然提出只有短短二十几年,但相关的研究却颇为丰富。国外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不同文化背景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上[4],另一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归属感与学生成绩上的关系,Roeser等人的研究结果说明学校归属感对学业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5]。通过国外学者对学校归属感的研究不难发现,学校归属感不是在入学之后短时间形成的,个体曾经的经历以及先前对学校的认知与认同都对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内关于学校归属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数量相对较少,研究方向多集中于学校归属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如年级、性别[3],[5-7]。比如,包克冰等人(2006)对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学校归属感在不同的年级上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三学生显著低于初一和初二学生,高三学生显著低于高一学生。另外,田丽丽发现,青少年满意度和学校归属感紧密相关。年级、学习成绩、学校满意度均对学校归属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港台学者多是侧重学校归属感对其他社会实践行为的影响,比如,CHAN Wai Lan[8]发现,一些课外的音乐课程,比如交响乐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归属感。虽然这是以香港地区学生为被试的一项研究,但对于大陆关于学校归属感的研究还是很有启示作用的。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有很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多以学业成绩与非智力因素、自我效能感为主[9]。国内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动力源,对学业成绩也产生了直接影响[10];在人格因素方面,有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优秀组一般具有外向、乐群、合作性强,有恒性较强,自律性强等特点[11]。而将学校归属感与学生成绩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则并不多见,本研究想将学校归属感与大学生学业成绩联系在一起,假设具有较高的学校归属感的学生将会更努力地取得好成绩,即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一、方法

(一)数据来源

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心理系与教育系三个专业随机抽取大三学生305名,共发放问卷305份,回收296份,回收率:97.518%,有效242份,有效率:79.344%。其中男生43人,女生199人;文科58人,理科184人。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的选择

学校归属感的测量问卷选取郝佳编制的《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2],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总量表的α系数达到0.993,分半信度达到0.895。问卷计分采用5等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计分从“1”到“5”。该问卷包含六个维度:学校认可、自我角色认可、学校同伴关系认可、个人地位认可、安全感、责任感。

2.学业成绩

选取三个专业学生大二整学年的专业核心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教育技术专业包括教学设计、数字电子线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础、教育传播学、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网络技术基础共八门课程,教育学专业包括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四门课程,心理学专业包括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共五门课程。采用Z分数对各个专业成绩总分进行标准化,再转化为T分数,其中T=15Z+50。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学校归属感总体描述统计分析

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法,总共34题,理论最高分为170分,最低分为34分,对242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平均分为113.802分;通过对六个维度得分的计算发现,责任感平均分为11.107,略低于理论平均分,其他各维度均高于理论平均分。

(二)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相关分析

将242名被试的学校归属感总分以及各个维度分数与标准化的学业成绩做相关分析,发现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相关系数r=0.018,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各个维度,只有个人地位认可与学业成绩相关系数r=0.239**,p<0.01,达到显著水平(见表1)。

(三)个人地位认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介于学校归属感中个人地位维度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因此将个人地位划分为个人地位认可得分高者(得分>17.000)、个人地位认可得分中者(11.000≤得分≤17.000)以及个人地位认可得分低者(得分<11.000)三组,再以此作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F=7.169**,P<.01,表明学业成绩在个人地位高低上有显著差异(见表2)。事后检验表明个人地位高对地位中、地位低个水平上差异显著(见表3)。

三、讨论

(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总体状况

总体来看,该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状况良好,除责任感这一维度略低于理论平均之外,其他五个维度学校认可、自我角色认可、学校同伴关系认可、个人地位认可以及安全感都高于理论平均分,尤其是自我角色认可以及学校同伴关系两个维度的得分表明该校大学生自我角色认可以及在处理同伴关系方面表现很好。

(二)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

该校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相关水平较低。由于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相关系数为r=0.018,因此学校归属感不能作为学业成绩的一个预测指标。从两个变量的界定来看,本研究采用的是徐琴美关于学校归属感的界定,这一定义将学校归属感更多地界定为对学校的认同、投入,以及在行为上保持内在一致性;而优秀的学业成绩是个体内在努力学习而取得好成绩的外在表现,是个体通过自己努力而达到的一种目标、成就。相比而言,学校归属感更多的是一种长久形成的,持久性、稳定的心理状态,而学业成绩更像是个体短期内的一个奋斗目标,具有暂时性、波动性。因此,可能造成两者相关水平较低。

但是,通过对学校归属感中个人地位认可与学业成绩进行事后分析发现,个人地位认可得分高的被试相对于得分中等的被试在学业成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个人地位认可得分高者与得分低者在学业成绩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个人地位认可是个体对自己所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认识,在学校归属感中尤其体现在对于自己在班级学习地位、生活地位以及尊重度等方面,而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这种认可度更多的来自于学习与活动中,拥有较高个人地位认可的学生会更多地将学业成绩看成其个人地位的一种体现,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个人地位高的同学倾向于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

四、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有四个不足之处。第一,从研究工具上看,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并没用经过全国范围的标准化,除在编制时进行大规模测验外,只有朱洁仪[2]等人应用过,所以在调查时难免产生偏差;另外,本次研究采用的学业成绩是三个专业核心课程而不是所有课程,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使得成绩的选择缺少代表性。第二,数据处理过程来看,由于各个专业所学科目、数量都不同,因此就无法采用核算总分的方式将被试的成绩合计起来,虽然本研究分别在系内求得Z分数,再转化为T分数(T=15Z+50),然后再将三个专业的数据汇集在一起,但不可否认如此标准化的分数也存在问题。第三,从被试自身状况来看,由于本研究需要被试填写学号来获得学生的准确学业成绩,这样就导致一些被试认为学号涉及个人隐私而产生抵制情绪,对问卷的真实填写产生影响。

五、结论

(1)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较强。(2)个人地位认可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杜好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朱洁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研究——以H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0(4):122-125.

[3]包克冰,徐美琴.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2):51—54

[4]郝佳.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5]赵联防.大学生学业情绪、学校归属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6]李飞,杨坤.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6(10).

[7]田丽丽.青少年学校满意度发展特点及其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J].心理学探新,2007(4):48-53

[8]CHAN Wai Lan.Music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students'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to school[D].Hong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6.

[9]刘文科.论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4):199-200.

[10]杜巍,杨世昌,程利.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3):93-95.

[11]罗标,陈维.大学生学业成绩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1(1):77-79.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大学生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父母因素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