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君
【摘 要】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芦山应急电台为例,提出了应急广播现场编辑能力建设的话题,并对应急广播现场编辑与日常广播编辑的差异性、应急广播对内容的编辑原则、应急广播对现场编辑的能力要求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急广播 以人为本 现场编辑 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应急广播是指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通过广播向公众提供动员指挥、协调救援、信息服务、灾害预防的一种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应急手段。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四川人民广播电台、雅安广播电台、芦山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的“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采取四级电台联办模式,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采用特定频率,对灾区民众定点、定向播出,实现了为灾区群众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和为当地政府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的目标。因应急广播传播任务的特殊性,对应急广播的现场编辑工作提出了特殊要求。本文以芦山应急电台为例,探讨应急广播现场编辑能力的建设问题。
一、应急广播现场编辑与日常广播编辑的差异性
应急广播的编辑多由日常广播编辑团队产生,在应急广播中担任应急信息的整合处理编排职责。但由于应急广播编辑身处突发事件现场,所处的工作环境、所面对的传播对象、所要传播的内容与日常广播编辑都大不相同,因此具有“现场”的特质。其“现场”编辑与日常广播编辑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工作场景的不同。从表象上看,应急广播的节目编辑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嘈杂甚至混乱的环境中完成的。以芦山应急电台为例,直播间搭在帐篷里,编辑只能在帐篷里或露天工作,有时是席地而坐感受着大地震动的同时,整合播出需要的应急信息。抛开环境的艰苦不论,因深入灾区开办应急电台的人员较少,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很多时候充当了编辑兼审稿的角色。因此,从深层次来看,应急广播对现场编辑工作的要求更高。它要求编辑在打破既有的日常节目播出流程的情况下,在颇具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能准确体现编辑意识,承担播出内容的总体策划、随时调整以及最终把关的职责。
2.与传播对象的距离不同。听众是谁、听众在哪、听众需要什么?是广播人长久以来一直苦苦寻求的答案。而应急广播的现场编辑对传播对象的定位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与传播对象之间零距离,传播对象就在直播间外,具有极强的精准性,不用凭空想象传播对象的“反应”,可以即刻从他们那里获取节目信息反馈、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对传播对象的精准把握,让应急广播现场编辑的工作更具对象感,更有服务的针对性。
3.传播内容的不同。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因为了解传播对象的需求,因而所编辑内容具有满足需求的特性。如,芦山应急电台为灾区公众所提供的信息可分为五大类:权威公告类、行动指导类、知识普及类、心灵抚慰类、人际交流通信类。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基本按照这五大类进行内容的搜集、整理和编辑。
二、应急广播内容编辑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应急广播的核心理念,也是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工作的根本原则。根据这个核心理念,芦山应急电台将播出栏目划分为《抗震救灾信息速报》《芦山政府时间》《救援医生告诉你》《记者亲历》《心与心的对话》等,对内容的编辑原则有以下三点:
1.及时性。应急广播的特点是“应急”,更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应急广播现场编辑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时间节点,将应急信息及时有效地广播出去,服务灾区受众。如,芦山地震后第三天,当地首次降雨,雨量较大,芦山应急电台的编辑立即决定,暂停当前播出的栏目,联系当地国土资源局和气象局获取最新信息,在节目中插播天气预报,发布芦山县国土资源局《告全县人民书》,提醒灾区百姓防范泥石流、山体塌方等预警信息。信息的及时性体现的是对受众的服务性,老百姓及时获得信息,得以防灾避险,这既是应急电台开办的宗旨,也是应急广播现场编辑的工作原则之一。
2.权威性。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人们会主动选择媒介相伴并寻求真实答案。灾难发生后,灾区人心惶惶,谣言极易滋生,百姓急需得到有公信力的、值得信赖的信息。芦山应急电台的现场编辑通过与芦山县政府沟通,确定每天安排两位政府负责人,通过应急电台发布本系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最新进展、对群众的提示和告知等相关事项,与百姓互动交流。地震灾区饮用水、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也非常重要,芦山应急电台的现场编辑与参加灾区救援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得联系,每天按时向灾区民众广播防疫信息。通过各类权威信息的发布,既稳定了人心又树立了应急电台的权威形象。
3.贴近性。日本广播放送机构(NHK)阪神大地震15周年特辑的制作人近藤诚司认为,报道受众最想知道、最需要的信息,是在灾难报道中最基本、最有价值的媒体行为,也是媒体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应急广播现场编辑身处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与灾区民众共同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情况是一致的,所以能够将受众最需要的信息进行编辑发布。以芦山应急电台播出15天后对灾区民众收听问卷调查①为例,听众对“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播出的内容中哪些对您有用?”做出了如下回答。见下图:
图:芦山应急电台播出15天灾区民众收听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表明,灾区公众需要的都是与灾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应急广播现场编辑通过联系访谈政府各部门负责人,满足老百姓对政府公告信息的需求;通过请心理医生做客直播间,满足老百姓获得心理抚慰的需求;通过及时播出求助、救援信息,满足老百姓个体之求……有针对性地对灾区民众进行定制化、点对点、全方位的实用信息实时播报,是应急广播现场编辑贴近性编辑思想的外化体现。
三、应急广播对现场编辑的能力要求
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提出的“媒介依赖理论”,阐释了人们对媒介产生依赖的两种情形:一为日常依赖,即媒介通过日常提供的信息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二为异常依赖,即当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时,受众迫切需要媒介获取各种信息,以了解环境,进行判断、决策和行动。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人们对媒介依赖无疑属于第二种,即异常依赖。②在灾区,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甚至是唯一的渠道。但是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来自各方的信息量不仅庞大而且繁杂,需要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具有较强的现场信息甄别能力、识别信息价值能力和把控信息导向的能力,这样才能将应急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编辑发布。
1.现场信息的甄别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因具有不可预知性,受众关注度高,极容易引发社会的恐慌。突发事件发生后,来自各方的信息大量涌入且来源复杂,拥有良好的现场信息甄别能力,对于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甄别能力具有综合性,是由编辑的多方面修养构成的,并作用于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如:一对教师夫妇在地震后赶到芦山,希望在重建灾区时贡献一份力量。他们设想在安置点开设露天课堂,为不能上学的灾区孩子补习作业、教授知识,并希望芦山应急电台将这一信息发布出去。作为芦山应急电台的现场编辑,首先意识到这对灾区孩子们来说是件好事,但同时也需要对他们进行身份鉴别和信息甄别。经过对他们提供的身份证、教师资格证等证件的辨别,与他们所在单位联系确定后,应急电台发布了此条消息,圆了他们帮助灾区孩子早日回归课堂的心愿。
2.识别信息价值的能力
地震发生后,灾区民众亟需信息。但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是灾区受众真正需要的,这需要应急广播现场编辑把关。在发掘特定信息之于灾区受众的价值方面,现场编辑需要对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进行识别。以芦山应急电台发布的信息为例,有受灾群众请求专业救援队伍尽快救援的,有小学复课希望帮助招募志愿教师的,有志愿者准备离开灾区想搭车的,等等。上述信息经甄别后在应急电台插播、重复播出,起到了以信息服务救灾的作用。
3.把控信息导向的能力
芦山地震发生后,随着芦山应急电台在灾区的影响越来越大,每天都会收到求助的信息和希望提供援助的信息。这些信息哪些能播、哪些不能播?要播该怎么播?这考验着现场编辑把控信息导向的能力。一种情况是有些信息不能播出,如果一旦播出将为灾区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为接下来的抢险救灾工作带来麻烦。如:芦山县一家养老院在地震发生后,由于物资紧缺、救援人员不能即刻到位,导致一些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情绪波动,他们相互搀扶着走到应急电台,要求在节目中表达不满。应急广播的现场编辑一方面听老人倾诉、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另一方面及时与当地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告知老人们的困境,协商优先解决老人们的日常生活问题。这一求助信息在直播间帐篷外妥善解决。另一种情况是,有些求助信息换个角度播出,可以起到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如:有些灾区百姓反映,因为余震不断,晚上只能住在帐篷里,第二天回家时却发现家里被盗。这原本是带有情绪的投诉信息,而现场编辑与芦山县公安局沟通后,将公安干警请到直播间,不回避地震后盗窃案件确有增加的问题,提醒百姓注意财产安全,同时告知老百姓公安部门正加强安全巡逻保卫工作,既稳定民心,也震慑了犯罪分子。
应急广播的现场编辑不是一个专门的岗位,但却需要极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有恶劣条件下的生活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一个称职的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必须具备现场信息的甄别能力、识别信息价值的能力、把控信息导向的能力,方能最好地实现应急广播及时性、权威性、贴近性的编辑原则,方能将灾区百姓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有温度的传播,实现应急广播以人为本的宗旨。 注 释
①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24份,发放范围为芦山县城及周边乡镇。问卷调查统计工作由四川传媒学院志愿者完成。
②梅尔文·德弗勒 《媒介依赖伦》,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link?url=JEYdVBe8vVVlhRoIyhqV7dNl3VVFu-zWcX8gUwagMiJnu3Exjpq2CHSzO0Q2x2Ffyg2-yGDZhjuJWtlA1-AfcDtWt5CofW6YIMRdkoL65Bu。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
(本文编辑:刘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