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民族特色,创设完美语文课堂

2014-07-05 02:32许小红
考试周刊 2014年2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民族特色多媒体

许小红

摘 要: 汉语是我们的国语,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几千年总结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华。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汉语,学好语文,是必需的。小学语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带领学生进入语文奇特世界的引路人,是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作者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民族特色 语文课堂教学

一、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

传统教学一直处于静态,一节课全靠教师说教,学生听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但学生会慢慢失去兴趣,而且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他们只是沿着前人的思路前行,不会有任何思维上的创新,也就是培养了高分低能的所谓好学生。这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标准。在教学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学生的变化进行相应改革。尤其是对在城市中生活的孩子们来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为他们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创设真实的自然情境,对于语文学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利用多媒体将学生领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为教学服务。如:教学一开始,可利用大屏幕播放《秋游》这首歌,接着,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在这美好的季节,有一群小学生,跟着老师去秋游了。我想知道,他们去了哪里?那里景色美吗?他们玩得开心吗?随即打开多媒体课件:第一幅为蓝天白云图。在让学生看课件的同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渲染:看,秋天的天空多美呀!美在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多神奇!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多么广阔啊!谁能通过朗读把秋天天空的美丽读出来呢?(指读课文)你读得真美,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试一下好吗?(齐读)然后过渡:我们刚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还有什么也很美呢?(田野)第二幅为农田丰收图。教师指着大屏幕说:田野里稻子金黄金黄的,这就告诉我们稻子成熟了,高粱火红火红的,秋天到了,高粱涨红了脸朝我们笑呢,那是高粱也成熟了。棉花白白的,如果你看到一团团雪白的棉花,那你一定会替农民伯伯高兴,因为棉花成熟了,获得了大丰收。由于学生看到真实的场景,就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这样,我利用多媒体辅助再现大自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获得了体验。

二、点燃想象的火种,激发学习欲望,发展智力。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既然想象力这么重要,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点燃学生头脑中想象力的火种,而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热情高涨了,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形象生动的画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韵母“o”时,利用大屏幕出示图片:小女孩,大公鸡和大白鹅。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季节?(夏季)从哪看出来的?(树绿、草绿、小河水哗哗地流着)你能按一定顺序说说吗?然后我演示课件(一只大公鸡慢慢走出来,站在石头上打鸣),提问:这是什么时候呢?(早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自己学一学公鸡是怎样打鸣的?指名学一学。最后我出示卡片,讲解范读,并指出公鸡发出的喔喔声短一些,学生齐读后指名读,并用“o”说话。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字母的发音,记住字形。接着出示小女孩慢慢走出来的图画,并出示音符,小女孩听到大公鸡的叫声,立即起床,走出家门来到草地上,小女孩在干什么呢?小女孩这么早起来练发音,她学习多么刻苦,指着小女孩的头发“a”说这就是我们要学习拼音字母“a”。让学生观察小女孩,问孩子们:“a像什么?”(像一个小女孩头)待孩子们回答后,指着板书形象地讲解哪儿是她圆圆的头,哪儿是她的小辫。再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拢成半圆形,右手的食指当小辫,做出“a”的形状,让孩子们也伸出手指跟我一起边做动作边读。孩子们脸上流露出笑意,在愉快中记住“a”的形状和读音。出示卡片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a”?(讨论)再用“a”说句话,在巩固“a”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女孩悦耳的歌声引来了许多小动物(出示大白鹅在水中游戏的图)问:这只动物是什么呀?引入了“e”的学习。孩子们学得非常投入,非常开心。

三、以读感悟文章内涵,学生全身心投入,增加语言积累。

语文内容包罗万象,在讲课中我们不能面面俱到,我们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依据每篇文章的特色、重难点,选取重点讲课对象,引导学生体味课文的精华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无需面面俱到,而是应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恰恰是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体味文章思想感情,增加学生语言文字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适合的音乐作为背景,教师范读,这样对学生的耳朵进行了双重刺激,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了课文内容中,为以后学习开了一个好头。其次,指名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名朗读最重要的是读得及时,读得精彩,读得恰到好处,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也就是说在朗读过程中,不仅能透彻理解文章含义,还能品出这类文章的别样味道,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另外,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教师、其他学生指出或朗读者自查等途径予以纠正,做到共同提高。另外,分角色朗读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读书方式,学生通过朗读揣摩、品味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在结合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集中注意力重点朗读体会同一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领会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进行角色朗读。如:教学《巨人的脚步》一课时,分角色朗读,利用多媒体的神奇音响效果渲染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的环境,通过朗读感悟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美丽,进而领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一文章主旨,领会有分享、有宽容才有快乐的道理。再次,利用校园网络建立班级朗读“加油站”,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课文、喜欢的一段话、一个故事等朗读录音上传,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体验朗读带来的快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民族特色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合”乐而“不为”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