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杰
摘 要: 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对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是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给予学生合理的教育,采取有效的行为规范指导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这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研究出实际有效的方案,帮助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夯实基础。
关键词: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思想教育 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注重其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作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评价是重要手段。它能增强小学生的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自觉性,有效做到知行统一。因此,在学习生活中要多注意表扬。进行评价后为他们树立榜样的典型;通过评价,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同样具有鼓励作用。
抓好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学生的成绩会自然地在教师辛勤工作的努力下得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相对较容易改变,所以在思想品德教育基础上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养成的,错过这个阶段,即使再对其进行培养也会事倍功半,難以奏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初步发展又缺乏自我判断力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时期,也是易受外界不良干扰的危险时期。紧紧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不仅对他们现在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会使其终身受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旦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行为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种种外界的不利因素,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端正态度,进行自我激励
人的行为受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制约,这三种心理活动构成人的态度整体,而态度整体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及人的行为方向。因此,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进而端正行为态度,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的关键。
二、确立养成教育目标
设计目标能使养成教育规范化。因此,我们可以建立不同的三种目标体系,即纵向目标体系、横向目标体系和交叉目标体系。
纵向目标体系就是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再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目标,制定不同阶段的教育方法,以达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教学进度的效果。
横向目标体系就是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分成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块,分块实施,整体组合。
交叉目标体系就是在不同的活动中建立不同的关系,形成互补的交叉式体系。
三、树立示范典型
在几个班级中互相学习,树立典型班级,各班学生每班观察后回到班级报告观察结果,典型模范的学习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鼓励作用。这种以点带面的方法,积极地推动了养成教育的进程。
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对小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导之以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强化了学生的行为训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强化训练中,我们采取了两种训练方法:一是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二是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
五、对行为结果进行评定,及时反馈
反馈是对良好行为养成的评定,是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从而产生新的行为动机,具体强化作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评比方式,用“大雁”表示守纪,用“公鸡”表示昔时,用“蜜蜂”表示勤劳,用“小白鸽”表示讲卫生,用“春风”表示助人为乐等进行反馈。同时不定期地对学生中的不良典型事例进行一事一评。这种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行为动因,并使行为路线周而复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随之得到巩固,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六、抓好思想教育
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生活习惯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不同,使得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就行为习惯来说,很多学生做得并不好:说脏话、穿拖鞋上学、男生留长发、随地吐痰、佩戴首饰、奇装异服……他们不愿听从家长、老师的劝阻,对学生的言语不屑一顾。显然,他们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是由于平时家庭教育的缺失及自身行为规范的不足养成的,从根本上说,这一切都是受其思想支配及外界影响所致的。因此,从他们的思想入手,从他们身边的教育入手就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思想教育成为改变行为习惯的当务之急。
七、搞好行为训练
行为训练是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进行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加以强化的方法。行为规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反复抓、抓反复”,改变回生现象,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如学生坐、立、行、走、读书和写字的姿势,仅仅依靠教育者的提醒、灌输,没有严格的行为训练,是很难形成的。进行行为训练不能只是单纯地在机械训练动作的层次上下工夫,还要辅之以理、提出要求、具体指导,讲究行为训练的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进行行为训练要讲究层次性,可以考虑将一项或一类行为按照具体情况分为若干步骤,制订具体可行的训练计划,层层推进,螺旋式上升,不能急躁,切忌拔苗助长,如若不然,则会导致事倍功半、难以奏效。进行行为训练还要讲究整体性,学校教育内部的各种力量要协调一致,尤其是家庭要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只有形成整体化、立体化的养成教育网络,才能收到实效。
八、实践锻炼亟待加强
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思想教育与生活中的小事相结合。如:孝敬父母,待人真诚,勤学好问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就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踏踏实实,步步到位,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回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彬彬有礼,不说脏话、痞话、粗话,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经历的。如果班主任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方面加强教育,就会更好更快地使小学生养成思想品德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确立明确的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咬定青山不放松”,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一定会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基,闫立超.养成教育定义考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
[2]谢亚男.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
[3]王丽平.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五字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
[4]汤凤元.小学生养成教育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