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霞
学生评价的目的应该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现行的学生评价则过分强调其甄别与选拔功能,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分关注结果。在新的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在学生评价改革中做了如下尝试和探索。
一、使用多元的评价标准
学生评价标准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的尺度与准则。确定科学正确的学生评价标准是实施学生评价的关键。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只有“分数”这一把尺子;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课程目标维度给出了学生评价的多元标准。
以前评价学生,一般是在学期末进行,我将其变为平时对学生学习素质的多维评价。我根据教材每单元的具体内容,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并尽可能用学生易懂明白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多几把尺子衡量的结果就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进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确立多样的评价主体
以往,教师是学生评价的主体。而学生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意味着学生评价不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这一评价群体是由教师及其群体、学生同伴及其群体、家长和学生个人等构成的。
其中,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让同伴参与评价,使学生学会欣赏,也能够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在学生交往中起着较为有效的积极作用;让家长参与评价,能促进家长主动全面地了解学生,引导家长科学地辅导孩子学习;让教师评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感受,对于学生今后是否喜欢学习,能否学会学习十分重要,因此,我十分注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作业情况等及时评价,准确评价,注重正面引导,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成长的快乐,使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控。
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采取: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让多主体参与评价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有利于学生在获得多方面信息反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认识和改进自己。
三、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只关注结果的评价,是一种静态的终结性评价;而关注过程的评价,则是一种动态的形成性评价。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应多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随着学生评价的功能、标准、目标、主体等的变革,评价方法也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此,我十分注意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以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采取的方式方法主要有:
口头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否定,以免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即时评价:老师可以通过电话、家访、“家校联系卡”,随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将学生在校的表现第一时间反馈给家长,使家长与老师及时沟通,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对学生的不良倾向给予纠正,使之能健康的成长。
作业评价:教师批改作业或测验试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用“优”“良”等第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阶段性评价:每月对学生的学习、纪律、思想、劳动等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多种方式组成。给每个学生记分,记录到学生的日常表现评定表,作为小学生素质综合发展评价的依据之一。
档案袋评价: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都在发展。给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不仅让老师、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更让孩子自己获得收获的喜悦,感受成长的快乐。它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从而发挥好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一张潇洒的照片,一篇优秀的征文,一幅得意的漫画,一页曾展览过的作业纸,一份自己参与的节目单……这些色彩斑斓的足迹放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都是对孩子最好的评价资料。
“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建立和使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评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问题,为了建立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评价机制,我们将树立科学的人才
观,立足工作岗位,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力求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前进小学)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