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预习

2014-07-05 17:10杜雪飞吕键
新课程·小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妈妈

杜雪飞 吕键

提起习作,教师头疼,学生害怕。即使在课堂上指导得有板有眼,学生作文依然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又或是写假事假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一篇习作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作前指导,第二课打草稿、修改,课后誊写,要求学生在80分钟内完成一篇习作。试问,自古以来“文思如泉”的奇才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作的小学生。

叶圣陶说:“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工夫。准备工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淌了。”显然,习作的课前准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习作教学的效率。如果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篇习作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在习作课前几天,乃至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在课外书中摄取语言,在课堂习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学生不就能在课堂上“文思如泉”,写出来的东西也就言之有物、血肉丰满了吗?

一、主题活动,积累习作素材——未成曲调先有情

1.观察式预习:观察生活,看后再写

对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的纪实作文,观察尤为重要。教师可根据习作的要求,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获得切身的感受和体会。

如,三下习作《妈妈的爱》,我就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

(1)观察妈妈的一天,看看妈妈在做些什么。

(2)请细心回想:要通过哪些事例告诉我们妈妈爱你,用简单的字词记在下面。越多越能表现出你了解了妈妈的爱!

(3)通过观察和回忆,你了解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用几句话写出来。

根据以上的预习作业进行观察记录,习作课上,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涌现出妈妈一个个感人的生活镜头。学生亲历了观察过程,习作时就有素材可写。

2.体验式预习:动手做做,做后再写

上星期我校举行了《与爱同行,感恩中国》报告会,会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

课前预习:同學们,我们沐浴着父母的爱成长,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让我们勇敢地走到父母面前表达你的爱。请同学们回家后向父母表达爱。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表达?表达爱的过程中,妈妈或爸爸会有什么反应?

预习反馈:学生认真完成这项特殊的预习作业后,在习作课上,当说到爸爸妈妈的反应时,同学们畅所欲言:

“儿子,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老爸瞪大了眼睛。

妈妈接过茶杯,激动地说:“宝贝,看到你这么懂事,妈妈再辛苦也值得了。”

爸爸高兴地把我腾空抱了起来,连转了好几圈,开心地大叫:“儿子,老爸爱死你了!”

“宝贝,今天的嘴好甜!说,又有什么事情要求老爸了?”

指导习作:有了课前的体验,学生心中有了情,教师只要指导学生按表达前、表达时、表达后的顺序把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及父母当时的神态、动作等写详细就是一篇优秀的习作了。有了真切的体验,习作可谓水到渠成。

3.收集式预习:收集资料,集足再写

习作提倡我手写我心,写亲身经历的事,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往往也要因“需”而写,涉及一些自己并不很了解的内容。如,六上第四单元习作:环保建议书,此时,教师就应该给足习作前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收集各方面材料,再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写作素材。写环保建议书时,我就布置了三个任务,对学生进行“前作文”指导:

我们身边存在有哪些环保问题?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从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对这些环境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想法或好的建议?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关注社会现状,在收集中不断地思考,习作时就不会无米下炊,不会无病呻吟了。

总之,我们每次习作前都让学生搜集积累素材,发现生活的真谛,习作就不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学生就能在习作的海洋里自由、自主翱翔。

二、主题阅读,积累习作语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不喜爱阅读的学生必然是语言干瘪、思想呆板的,你还能指望他写出好文章吗?可是,有了大量阅读就能下笔如有神吗?从学生习作的真实情况看,答案也是否定的。怎样才能使学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呢?纵观现行教材的编排体例,几乎都是单元教学之后才围绕主题进行习作训练。所以,我们可以坚持一个观点:主题阅读,读以致用。即在每次作文前一周,向学生布置要写的习作,让他们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让他们带着“写”的需要去阅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写作知识和优秀习作,将其中的优美词句、片断等摘录下来。这样通过一篇篇习作的预习准备,一次次的积累和内化,一个个主题的读写结合,当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了,就能把生活体验顺畅地转化为有条理的文字,就能享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成就感了。

三、主题练笔,积累习作方法——要把金针度与人

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虽然小学阶段也应对布局谋篇、奇特构思、开头结尾等做指导,但更重要的应是指导学生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让作文亮起来。因此,我们指导学生习作之前,不妨引导学生对该类作文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

1.逐步添加,描画细节

五下习作七《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为了提高学生描写人物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

她骂他混蛋。(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添加“语言描写”: 添加“动作描写”:

添加“肖像描写”: 添加“心理描写”:

添加“场景描写”:

这样让学生逐步添加练习,学生自然而然学会了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得生动具体。

2.运用修辞,美化细节

句子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写细节,常常会有美不胜收的效果。如,《七月的天山》“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一细节运用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山深处野花缤纷绚烂的美景。

如,《运动会》,就可让学生用比喻的手法生动描述运动会竞争

激烈的场面,表现运动员那种努力拼搏的精神。

3.细化动作,活化细节

比如,《少年闰土》中有这么一段:“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一连串动词的运用,把闰土的聪明能干活脱脱地勾勒出来了。

如《玩橡皮泥》,让学生观察自己捏橡皮泥的过程,准确运用动词描述玩橡皮泥的过程。

习作教学要加强“作文前准备”指导,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里作文的内容开展相应的作文前的准备活动,引导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观察”,指导学生定向观察,丰富写作素材。同时,还要想方设法针对写作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再现生活情景,加强作文前的情感体验,以唤起学生回忆,激发其写作情感。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写作教学的形式不一,渠道众多,而以“单元习作”为主题,以“预习”为切入口,以“写”的需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将会是一个充满实效的引领和学习的过程。

(作者单位 杜雪飞:浙江省缙云县实验小学 吕

键:丽水学院)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妈妈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