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践操作 激活数学课堂

2014-07-05 02:10刘春兰
新课程·小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表象时机数学

刘春兰

摘 要:数学课堂重在实际操作,而实践活动是激活数学课堂的有效形式之一。

关键词:数学;时机;表象

激活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注重实践活动。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課程形态。

一、操作活动,把握时机

让操作活动成为学生自身所需,应恰当地把握操作时机,这是提高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反之,操作活动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课上给学生准备了硬币、纸圆、画在纸上的圆、线、尺子等,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由此引导发现圆周率。谁知,刚一会儿,有的小组就争论起来了,“这个圆的周长不用这样测量,太麻烦了,只要测出圆的直径再乘以3.14就可以得到圆的周长。”看来学生已经知道了圆周率,如果还执行原来教案,就失去了操作的意义,学生会索然无味。于是,实际教学改变了原来的设计,问:“有关圆的周长同学们都知道了什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圆周率、祖冲之的事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验证一下圆周率的正确性,看谁的方法最好或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操作活动成了学生自身需求引发下的自觉行为,难怪他们会不亦乐乎。

二、准备材料,独具匠心

1.自制学具,丰富表象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具都是老师直接提供的。教学中,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制作学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好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习《我们赢了》(认识时、分)一课,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钟面,虽然不怎么美观,但在制作、展示、评价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12个数字、60小格等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提供多样学具,增加选择性

为了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我十分重视学生学具的选择。例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时,对于学生的猜想:==,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验证的:“在你们的学具袋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有的学生利用等圆中阴影部分相等来验证,有的利用实物根据分数意义来验证相等,还有的用绳子长短来验证,也有用小棒的根数来验证……验证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富有创造性的。这样在课堂中就会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操作过程,井然有序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渡过这一阶段来训练思维的有效性。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进行“凑十”,然后让学生想操作过程。例如,9加2的进位加法,教学程序分三步。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吧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算呢?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再添1个)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个分成1个和1个。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学生说9+1=10),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学生说10+1=11)。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做到了有条有理。

学生的智慧源于指尖,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他们在动手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使其成为创造的聪明工具,也许数学课堂在他们眼中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玩的天堂。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平市胜利小学九峰校区)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表象时机数学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透过表象看公式
师生互动4时机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