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立
【摘要】本文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创设教学情景、采用“互助互动合作”式的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四个方面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有效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发挥主体作用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54-01
“以生为本,有效教学”课改课题在我校开展两年多,这两年来我对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在探索和思考中我逐渐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因为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依赖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的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的巨大塑造力。学生一旦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智慧的大门就会开启,独特的见解就会汹涌而出,各种潜能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效率最大化。下面就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更新观念,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我们教师往往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追求高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于是,教师结合考纲的要求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认真钻研教材,课堂上按着预先设计好的思路把自己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统统灌输给学生,教师从来不问学生哪些知识学起来有困难,想学什么,有什么想法、见解。这种填鸭式、强制式的课堂使学习活动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恶、恐惧。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只能是低效的,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时代、新教材、新课标都要求我们教师心中要有以下新观念: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课堂上给他们自主的时间,给他们思维的机会,给他们探索的动力,给他们发言的权利。
二、教师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
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以便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激活思维,促进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在生物教学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教学难点,其难就难在学生没办法把生活中的现象与所要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或者根本就缺少相应方面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可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是相当抽象的知识点,我创设以下活动情境: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我的手突然在他的眼前晃动,他就不自觉地眨眼睛,我又开玩笑地说:我的手在你眼前晃动,你能不眨眼你就是英雄。于是再做实验时,他果然没眨眼。学生们笑得前俯后仰,他们的兴致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于是他们结合上述情境展开激烈的争论,我适时点拨,让他们明白第一次眨眼反射是无意识的,只受脊髓中的低级中枢控制,而第二次眨眼反射是有意识的,此时脊髓中的眨眼反射低级中枢受大脑中的高级中枢的控制。通过创设上文所述之教学情景,学生一定会热情高涨,积极思考,努力参与教学活动和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且学生还深刻意识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加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助互动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应是“小组互助互动合作”式的教学。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动机理论,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采用小组互助互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弥补教师无法全面关注存在差异的学生群体的缺陷。例如:关于怎么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这个问题,就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模式:用多媒体展示某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Ⅰ、减Ⅱ的几个图形后,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各图形分别处于哪一分裂时期,并尝试归纳自己是如何判断的。待他们有所思时,再展开组内互助合作,相互交流,并在交流中有所启发,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而我也在不同小组间进行巡视,参与小组的讨论,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点拨,并思考下一步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是否成为同源染色体争议较大,那么这个问题就成为下一步的教学难点。通过互助互动他们对课件中的图形基本都会判断,但各小组的判断方法会存在差异。于是我组织组间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积极深入思考汇报小组的方法的可行性。其中一个小组汇报他们是通过数染色体的条数来确定的,因为他们注意到同种生物有丝分裂和减Ⅰ、减Ⅱ染色体的数目是不一样的。针对该小组总结方法,其他小组通过短时间交流讨论,很快就有小组发表意见:这个方法只能适用于已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条件下。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最后形成一致的、相对简单的判断方法。
在小组互助合作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他们热烈地交流讨论着,同时他们又不断地反思修正自己的看法,思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在此过程他们还可以享受别人独特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结果,从而促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鼓励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质疑问难,引发自主探究
传统教学,为了学生能考出好成绩,课堂上老师想方设法多讲,讲完课本的基础知识,又会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课堂容量很大,45分钟时间往往都觉得不够用,因此,上课如果有学生提出问题或不同的见解,往往会被老师以“个别有问题下课再说或这个问题考试不会考”为理由挡回去,在老师的压制下,慢慢学生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思路越来越窄,质疑精神越来越淡漠。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是创新型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学生就会有探究的欲望,在探究中他们往往有新的发现,这使得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因此上课我鼓励学生对课本知识以及传统的观念进行质疑,勇于指出老师的不足,纠正老师的错误。并且我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质疑的环境。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我故意多增加了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看到这些实验材料,学生就自然而然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书本上要用0.3 mg/mL的蔗糖溶液,用其它浓度不行吗?不用蔗糖溶液,如果用等浓度硝酸钾溶液效果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激发了他们去实验、去探究的热情,学生们跃跃欲试,我安排他们以四人为一组,用上述四种溶液完成实验。同学们在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中又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在0.1mg/mL蔗糖溶液中为什么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而在0.5mg/mL蔗糖溶液发生质壁分离后滴清水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植物细胞在KNO3溶液中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这些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他们的兴致更高了,又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释疑。整节课学生在质疑、自主探究、教师的诱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等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教师应做课堂的倾听者、欣赏者和引导者,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添翼.关于突出学生主體地位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
[2]葛方金.生物课堂互助互动教学探索[J].中学生物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