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飞
(上海商学院 文法学院,上海 201400)
大学语文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及其意义
赵鸿飞
(上海商学院 文法学院,上海 201400)
基于教师专业背景差异下的大学语文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在于实践,如何按照这一理论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本文从教师学术及其专业背景差异的具体表现、分层次教学实践具体操作、效果分析及其评价、基于教师专业背景差异下的大学语文分层次教学实践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专业背景差异; 大学语文; 分层次教学
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近年来一直是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分层教学的依据是因材施教,基础是学生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其学术和专业背景也有差异。基于教师专业背景差异下的大学语文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在于实践,如何按照这一理论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是此文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本文拟从教师学术及其专业背景差异的具体表现、分层次教学实践具体操作、效果分析与评价以及这种实践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诸方面:(1)起点差异,即教师的文化背景、专业知识态度、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异;(2)阶段差异。一般而言,教师发展成长历程无外乎起步阶段、成熟阶段、退缩阶段及退出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师群体,有着不同的差异特征。(3)需求差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个人的专业发展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需求。如成熟阶段专家生涯时期的教师,出于对教育改革背景把握的紧迫感,表现出强烈的发展需求和需求内容广泛深刻的特点。而起步阶段的教师所关注的主要是那些能维持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既有发展现有状态的差异,又有发展链、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的差异,还有一些其他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差异。
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大学语文分层次教学中,我们的出发点主要是基于教师各自的学术背景,以及各自的专业背景。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学科门类越来越复杂,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通才,至多是对某一学科的某一专业的某些问题知之较多而已。具体到汉语母语,可能某人长于语言,某人长于文学;即以文学为例,就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有人或许对古代文学知之甚多,有人或许对外国文学造诣较深。即使是中国古代文学,就朝代而言,也包含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明清,以至近代;就文体而言,则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即使博学如王国维、陈寅恪、钱锺书,也不可能通晓古代文学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熟谙所有的作家作品。而不同的学术和专业背景,对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分层次教学理论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专业中,其具体的教学实践也呈现着各自不同的面目和特点,就大学语文而言,每个教师作为独立的教学主体,基于其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个性风格,也未必完全相同。大致说来,主要涉及教学的内容、目标、方式、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及教学过程等环节,以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研究对象
不同专业的学生300人(表1)。
表1 参与研究的学生专业与人数分布
2.研究方法
(1)以数据为依据。主要是通过采集对课题研究以来,学生的学期末大学语文考试成绩和入学前高考语文成绩之间的前后对比,以及学生对分层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从中得出有价值的数据,以达到预期结果。
(2)追踪调查问卷法。主要是通过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内容是实施分层教学前后,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效果等非智力因素,从而得出更为有价值的数据。
(3)相互比较参照法。本研究中,主要对分层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态度、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有利于成绩的提高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等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
3.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
(1) 科学分层,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其重要的理论依据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分层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分层标准的制定应该是在大学语文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和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后,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态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合理地划分层次。
A.根据课程和教学实践,将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和能力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表2):
表2 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B.我校大学语文课程一般都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即入学的第一学年第一学期都要求选修大学语文。因此按照学生的开课前的高考语文成绩,折合成百分制,将学生分成高(80分以上)、中(60~79分)、低(60分以下)三个层次。相应的制定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不同的教学目标。
C.根据上述高、中、低不同教学层次的具体情况,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文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通常而言,高级教学目标和大纲主要针对语文水平较高(80分以上)的学生。具体目标为: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句章、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能顺利地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分析、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语文运用水平,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最后,通过学习中外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些目标包括阅读、鉴赏、表达、审美四个层级目标,兼顾了知识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中级教学目标主要针对语文水平中等(60~79分)的学生,包括阅读、鉴赏和表达。较之高级目标的要求,中级目标减少了对审美的要求。具体目标为: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能顺利地阅读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初级教学目标主要针对语文基础较薄弱(60分以下)的学生,包括阅读和鉴赏。与前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相比,初级教学目标的标准大大降低了,仅要求完成基本的阅读和鉴赏。具体目标为: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具有初步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1]。
(2)注重和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任何教学理论,都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过程来加以实施并检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也必须强化教学,注重过程的完整性。在分层教学中,教学目标要贯穿教学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思维训练,实现思维教学和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倡学生积极思维和积极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为载体,提高学生的作品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艺术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领略作品体现出的人文性和审美性。
(3)进行一定量的作业训练,达到知识与能力双重长进
在分层训练时,教师应有目的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量的作业训练,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练习题,以供学生选择。课后练习的作业一般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并规定各层次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鼓励学生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尝试选做题。以此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分层训练对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追求知识与技能双重收获。
(4)以合理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学相长
分层考核是分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分层次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将考核试卷设计为两部分:一是必答题,侧重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基础题、提高题;二是选答题,主要包括能力拓展题,属于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对各层次学生都能进行有效考核。同时,分层考核有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辅导和教学活动。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和提高”的要求;对未达标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以确保各层次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对优秀的学生,可以实行层际流动,如从较低层次往高层次流动。
4.实施大学语文分层教学以来的效果
为了对本课题所实施的分层教学项目的实际效果进行跟踪和观测,项目负责人将参与项目研究对象的学生开课前,即入学时高考的语文成绩和开课后期末的大学语文成绩做了对比量化分析。并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98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统计的结果见表4。开课前,学生的入学高考语文成绩分布为:60分以下的占31%,61-69分的占57%,80分以上的占12%。开课后期末大学语文成绩分布为:60分以下的占11%,下降了20个百分点;61~69分的占54%,与开课前基本持平;80分以上的占34%,上升了23个百分点。从这组数字中,可以看出,60分以下低分部分的人数减少的幅度和80分以上人数的增长幅度都是比较大的,说明这种分层教学的尝试,效果还是明显的。
由表3可以看出,新生和重修生对分层教学的态度差异明显,新生为87.2%,而重修生为90.1%,高于新生。主要是因为重修生一般属于学习有困难者,分层次教学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而新生通常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对自身还比较自信。理科生的态度也明显要比文科生积极,原因不言自明,通常而言,理科生的语文成绩大都逊于文科生,因而希望有一个方便的机会和方式完成学业。可以说,学生对分层次教学是肯定的。
表3 对“分层教学”相关问题持赞同态度的比率(%)
基于上述的数据与分析,我们可以对大学语文分层教学的效果作出以下判断:大学语文分层教学使各层次学生的大学语文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便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分层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分层教学促进了教学互动,营造了一种民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不同专业背景下的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扬长避短,突出两点,有的放矢,重点突破。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最大发展”,对差异的强调是为了寻求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对分层教学实施效果与意义的评估也应该坚持这一原则,不仅要看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表现,还要考察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动机、兴趣等方面的改变,还要考察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专业素质的提升,以及教与学双方面的互动和提升。
(1)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讨,建立良好的育人机制
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提供适切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其专业学习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是当前高等教育文化基础学科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形成比较成熟的实践模式和育人机制,意义重大。大学语文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为这种努力提供了实践模本。
(2)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差异化程度进一步拉大。如何让不同学习基础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
(3)有助于大学语文从业人员的健康发展
专业背景的差异,决定了每一位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不可能是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全才,有必要扬长避短,突出亮点。忽视专业背景差异,势必会导致教师在不熟悉的专业领域中对教学力不从心,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不能从中受益,教师也没有相应的成就感。因此,依据专业差异,根据教师自身专业特长,因材施教,是大学语文教师健康成长的途径之一。
[1]王雪莲.大学语文.分层教学研究.[J].探索者,2011(3).
2013-11-29
上海商学院校级教改课题(12SBS028)。
赵鸿飞(1968- ),男,河北赤城人,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研究。
G642.0
A
2095-7602(2014)03-01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