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践教育创新模式探讨

2014-07-04 13:45李剑
商业2.0 2014年6期
关键词:会计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模式

李剑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会计从业者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工作环境的变化呼唤会计教育模式的变革。在国内外会计实践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校外实习基地为核心,以校内模拟实验为重点,以社会实践调查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会计实践教育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实用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模式

随着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核心生产要素与经济社会的融合,社会发展需要“能力更强、素质更高、更富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同时,做为国际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商业语言”,会计教育的内涵标准与教育模式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一、会计实践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

(一)会计实践教育的内涵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学科,有学者将其划入工程学科之中(理查德·L·达夫特,2003),以突出其实践运用的特征。“学以致用”在会计中需要关注其技术应用性,但其又不同于一般性的技术运用,具有特质性、不可转移性以及融合性,因此,除了一般性的教育以外,如何突出会计教育特色、增强会计人才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是众多学者争议的热点。一般而言,会计实践教育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实习或案例研究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应的会计实践中,不断检验、反馈、再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即建立合理的会计实践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

系统论的观点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会计实践教育本身应具有规律性、协作性以及实践性,其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应体现出社会需求、教育本质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超前预期。同时,会计实践教育系统必须由多个部门、环节的配合,甚至社会不同资源的优化组合,才会产生独特的效果以及创新性的“正能量”,这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标。

(二)会计实践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现行的会计实践教育模式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中逐渐演变形成的,“重理论、轻实务”、“重成绩、轻实践”,甚至发展成为“重形式、轻应用”的不良社会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的评价主导了学生的选择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表现。

1.会计人才竞争异常激烈。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几乎都有会计学专业的高校,教育时间短、大众化、通用化的结果使会计人才缺乏特色、适应能力差、职业化程度低,最主要的是“宽进、宽出”使会计教育缺少了最重要的特色内容,丧失了特质性、不可转移性。因此,通用型人才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窘境,用人单位只有采用歧视性标准。

2.会计教育中实践创新举步维艰。在教育界有许多学者主张增强教育实践的改革力度,创新其工作模式。但基于传统的“习得性”,在教育投入、教学组织、资源分配、人才培养方式上均缺乏重要的改变。比如,在学习时间安排以及学生就业压力“两头堵”的情况下,压缩学生在校时间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理论教学与实践安排本身存在客观冲突。

3.实践教育转型“不进则退”。从实践来看,即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就业机会,但用人单位反馈出的“无奈”,教育者应反省:一是缺乏职业基本素质;二是人才应当具有何种技术特质。在会计专业中,招生规模不可谓不大,但会计教育质量以及实践教育程度却不言而

喻。会计作为管理层的重要部分,无创新的会计教育,又会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决策引向何方?可见,实践教育必须转型。

二、会计实践教育的发展状况

国外的会计教育一直具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在美国,着眼于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会计实践教育创新模式探讨,在具体操作中加强了“实习—见习模式”、“动手能力计划”、

“产学研计划”以及“社区服务计划”等具有特色性的培养方案(赵明刚,2011)。 发达国家高等商科學校的会计教育普遍采用研究型、互动型的教学方式,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内均重视并不断创新会计实践教育模式,推行课上提问与讨论、案例(美国最突出)、模块教学、小组教学等多样化手段。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他发达国家对会计实践教学也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探索出实地考察、项目实习、模拟实验和异地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其中日本采用官、产、学结合方式让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打工;英国提出“三明治”实习理念。由于各国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比较早,因此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重视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形式也是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做法。美国关注学生平时独立研究和项目研究的质量;澳大利亚关心项目研究。因此,完整的教育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各环节上的协调更有利于提升实践教育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是我国会计

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的关键时期。特色性、创新性、职业性将是重新审视会计实践教育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国也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践研究的投入也很大,但总体而言,效果不佳。

三、会计实践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能力培养模式陈旧

目前,会计实践教育主要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和“上机”实验,也有部分单位实践过程。目前这一环节发展的重视程度很高,但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很突出:一是教材内容几乎千篇一律,缺乏企业实战环境的强度设计;二是实践能力引导模式仅依靠资料或者教师讲解较多,缺乏感性教育或者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较少;三是对企业业务的“陌生感”使学生不清楚自身的能力取向,很难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弱化了学生的自我效能;四是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沟通与模式仍停留在单一化的过程中,缺少自主式的实践教学资源、案例模拟、交流讨论等多渠道的信息来源。

(二)教师引导模式落后

教师引导模式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所在,实践教育引导模式包括教师观念、实践以及转化等环节。但现实中的差距表现为:一是教师的自身观念落后。多年来,行业中对实验室教学普遍认为其固定、单一、低端,因此,教学方法、资金使用以及教学模式等很少有大的变革。二是教师的实践化程度低。将自身“见识”约束于理论框架之下,很少接触一线情况,这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三是教师的创新转化不足。一方面,教师需要了解国家政策、制度以及实践教学程度来改进教学,但激励与制度创新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尝试国内外先进技术手段、理念的行动程度不足,保障体系不充分。

(三)实践教学的职业化程度低

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包括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达到职业化的标准规范。高校现行的教育体系并未很好地将这一理念进行体现,而更多的是将其抛给了企业培训机构。实践教育的职业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大纲的主要思想仍关注着理论教育和知识的简单传授,即在个体培养中只关注了职业化中的“规范性”,却忽略了技能、思维与心理、态度、作风间的联系与互动等一系列职业强化的培养;二是缺乏职业化设计,即将学生的未来未在基本职业素养框架下合理规划,单一地关注生源却忽视了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高凡修.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12,(2).

[2]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13,(1).

[3]李宗民,张欣.基础会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

[4]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猜你喜欢
会计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模式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之现状分析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讨
会计智商及其提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