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妮
【摘要】中高职衔接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中高职衔接视角下考察英语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成长的自身诉求和其未来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英语课程教学其自身的规律和原则,克服学生因年龄、经历、背景等而带来的基础弱、起点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着手,逐步引领学生增强对英语课程的认识,结合学生在中高职不同阶段的特点,构建适合中高职衔接特色的英语教育教学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英语 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高职衔接条件下开展英语课程教学,因其在教学对象、学制衔接、政策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1.开展英语教学是实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2011年8月30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职成[2011]9号文件,即《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职业院校“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明确地对中高职衔接条件下人才培养目标做出了界定。在当今开放式交流越来越广泛的时代,英语知识和技能成为人才全面发展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全球经济化条件下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评价的应有之意。
2.有效的英语教学是中高职衔接条件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目前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有“中考-高考对口升学”模式、“3+2”模式、五年一贯制等多种形式,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大概在16岁—21岁左右,正是其成长的关键时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其对于知识的接受也正处于高峰期。 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一端牵着成长中的学生,另一端连着日益开放和国际化的人才市场需求,英语作为当今工作和生活的必备技能,英文说明书、信函、电子邮件、业务合同等都成为常见工作内容,要实现学生在未来工作和人生道路上的长远发展,就必须把英语课程教学作为中高职衔接条件下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
3.持续开展英语教学是中高职衔接条件下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衔接条件下的学生经过“初中-中职-高职”的培养阶段,从文化基础差、知识水平低、自我认识不明确的阶段步入到有较好知识储备、有较强操作能力、能面向一线的管理者或操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包括英语教学在内有效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过程——能力和知识获取——的成败,这是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二、中高职衔接视角下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1.低起点的英语水平制约了英语教学应用性目标的实现。职业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并不专注于英语理论的探讨与研究,而是在于职业性、应用性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获取要以较好的英语水平和知识背景为铺垫,但对于中高职衔接条件下的学生来说,由于某些社会原因,初中阶段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通过中考都进入高中继续学习,而不选择中职,造成的情况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才读中职,其英语知识非常薄弱,甚至部分学生需要从音标学起,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特点的英语课程教学开展。
2.自我学习意识的不明确对英语学习的长期性形成了挑战。由于受过去学习成绩、心智成熟状况、社会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尚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并没有太明确的认知,也没有很清晰的定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父母要求才选择了读中职,而父母要求的理由有的是因为年龄小还不适合外出工作、有的是因为成绩不好考不进高中但又想让他读书只好无奈选择中职等等,这种情况直接造成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不明确,更别提自主学习了。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难度较其他课程更大,且见效甚慢,并需要在课程之外利用大量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上述种种不明确的自我意识对英语课程的这一学习特点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3.中高职衔接条件下学生特点的不同影响到英语教学过程的开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中职步入高职阶段的学生和通过高中阶段教育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着非常不同的特点,虽然年龄相同,但前者在注意力的稳定性、学习的持久性和自觉性等方面差很多,这可能与高中阶段唯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有关——再严格的中职教育也不可能与此相比。但另一方面,前者又较后者有着突出的优势,比如对所学专业的职业性、应用性特点接触较早、能够模糊意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本专科教育的不同——虽然仍不全面等等。这些特点都直接或间接地反馈到包括英语课程在内的高职课程教学中,若不加以关注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生搬硬套,一味追求所谓的普遍性,忽视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只会事倍功半。
三、中高职衔接的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1.中高职衔接的制度设计与完善是前提。中高职衔接条件下的英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该项制度本身的建立与完善,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效,但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衔接不畅的问题也确实存在,这种不畅通直接导致学生培养上的断层现象——或是当作一次学历提升、或是重复学习、或是水土不服、或是形式与内容相脱离 ,这种情况对英语这样具有连续性与持久性特点的课程教学影响更为严重。因此推进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把握各自的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协调性和衔接性,合理规划教育过程和布局,共享教学资源,建立英语教师交流和教学内容协同创新制度,是中高职衔接条件下英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
2.科学合理的英语课程体系是基础。课程设置是中高职衔接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要在实践中减少课程内容重复,防止教学脱节,以学生特点和阶段性培养目标为依据,设置科学合理的英语课程体系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英语课程进行分段、分层式教学,中职阶段英语教学注重基础性,加强语法、词汇、日常用语等基础教学,不以分數至上,引导学生形成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打下充足基础。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注重应用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加大职业英语、行业英语比重,推进行业企业协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全面推进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以教材编写和使用为例,中职阶段英语教材应以基础知识为主,结合学生特点,注重趣味性、渐进性,要让学生易于入门,便于激发学生热情。高职阶段英语教材应以职业知识为主,选择职场话题,结合专业需求,体现工作导向,以实际业务开展为情境,提升学生独立运用英语工作的能力。
3.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行业工作经验很少,由此导致其对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缺乏了解,难以融实践知识于教学,为推进中高职衔接条件下英语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建设,应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重视,通过邀请相关从业人员展针对性培训,或者组织安排英语教师到相关公司、岗位开展专业实践,积累从业经验,丰富自身的应用性知识,拓宽课堂教学素材来源,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总之,必须把提高教师素质,培养真正双师型教师作为中高职衔接条件下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
4.对学生社团等潜在学习途径的有效利用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英语俱乐部等形式存在的英语类学生社团对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在通常意义上我们会把这类学生社团归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而忽视其在课程学习中的有效推动作用,作为一种潜在学习途径,其在推动学生学习方面的潜力值得挖掘和利用。
中职、高职阶段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组织活动的创造性、对课堂外活动的关注度都较为突出,有些同学可能为了逃避学习而参加学生活动,但当其真正参与到类似英语俱乐部这样的专业社团中的时候,就会因活动组织和开展而不知不觉地加强英语学习,从而提升其学习成效。英语专任教师应该加强对该类社团的指导,定期帮助其开展考试考级、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其工作的开展,使该类社团成为英语教学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
中高职衔接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从国家层面来讲,这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必由之路,从学校层面来讲,这是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学生层面来讲,这是个人发展与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就业为导向,能够增强教学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能力的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