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基础教育改革崭新的理念,对各个学科做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新的课程理念渗透着对人的需求、人的发展的重视,关注人的差异,强调人的潜能的发挥与实现。所以毫无疑问,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活动,转变课程理念,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相应的以人为本的改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贺丽娜,女,1990年出生,现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研究生,专业为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1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的、顺从的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所认为的有趣的和需要的知识。人本主义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2.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认为学习不是信息的机械积累,而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建构信息。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作出某种特点反应,而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皮亚杰坚持认为,只有学习者仔细思考时才会导致有意义的学习,也就是说所学的知识只有在完全被理解的时候才不会被很快遗忘。所以,教师在要贯彻“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非由学生决定一切教学因素,尊重学生的需求并不代表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让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和发展并不代表完全放手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学校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充分整合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并在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框架下实施教学活动。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并不否认或弱化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反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教师的指导、引导和组织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投入性、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所以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否能够根据预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活动能否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等。
3.“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基石和前提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充分认知。只有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保教学真正顺应学生的天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知道学生的哪些需求是应该兼顾的,哪些差异是应该尊重的,哪些能力是有待挖掘的。从而才能设计和实施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指导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即充分、完善地发挥人的潜能。所以创造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这种充满人本气息的氛围的创立可以从师生关系和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等方面来考虑。此部分将通过案例来说明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通过各种各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来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案例: 个性化的语法练习
活动年级:初中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目标:语法练习
语言项目:一般现在时
所需材料:填写表格
活动步骤:首先,将表格发给学生。其次,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就表格中的问题相互提问并互相填写,提问的时候用上一般現在时。完成后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每人写4--6个句子来描述对方的情感体验,如:It is interesting that Mary often feels happy for no reason. Can you believe that Tom never thinks of his future? 最后,让学生交流所写的句子,或者将它们做成展览墙让学生交流。
活动说明:学生通过这种思想、情感的交流活动,不再仅仅是单纯操练语言项目,而是从个人情感经历的交流出发,沟通内在情感信息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同时又练习语法项目,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摆脱枯燥机械的语言点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
四、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
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偶尔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和“以学生为中心”相关联的教育理论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而此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认识论基础是现象学,因此,其研究方法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含糊性。
其次,虽然“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为目标,但是,过分强调学生“个体”的重要性,甚至有时将个人的“自我”以及“自我实现”凌驾于集体之上,凌驾于人类社会之上,这种做法难免会走向极端。
再次,在强调人的潜能的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忽略了社会环境和外在因素对个体后天发展的作用,忽视系统的学校教育对个体在后天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具有绝对性的。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要从重视知识传授到注重人的培养;教育目标要从“学会学习”到“自我实现”;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是促进者,是学生的朋友;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在课程理论和实施上强调“自我实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要从外部评价转向自我评价。所以,我们应该粉碎“聋哑英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李爽,陈丽.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理与实践指南[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2]郭娟,蒋海燕. 人本主义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英语[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