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课题为徐州工程学院校级教研课题,项目编号为YGJ1007; 教务处教改课题,项目编号为JXFFGG1314。
摘 要: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探讨翻译课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翻译实践中学习技能,建构翻译知识,提升翻译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翻译课程;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朱淑芹(1965-),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2
一、引言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理论, 已成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理论。它提倡把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来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打破了长久以来在外语教学中的教师填鸭式地教, 学生被动地学的局面,倡导“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的发展是作为主体的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主动性、目的性、情境性和社会性,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的翻译人才提供了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翻译类课程中的运用,必将引起教学模式的变化。
二、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堂教学
首先,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 而是从教变成引导, 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 成为知识和意义构建的主体。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建构知识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知识的载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引导”作用,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
其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影响,学习过程以经历情景的形式为标志(马万华,1999: 60)。学生在学习中情感投入的多少与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加勤奋地探究知识,不断地获得对新知识的体验。这种体验需要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之中,建立在学有所用之上,建立在自信息的不断增强和成就感不断满足地基础上。学生通过对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翻译技巧的应用,建构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作为发现者,应从课堂翻译练习、讨论、问题回答及课后作业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予以纠正, 且在纠错中采取开放式的态度来交流对不同译文的看法,避免学生产生受挫感。
第三,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终生善于学习的学习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学习策略帮助自己理解、学习或记忆信息以形成经验,建构知识。教师作为学生与知识获得之间的桥梁, 不仅要把新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传授给学生,了解其掌握情况,还要了解其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以帮助其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第四,重视教学的社会性,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动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于知识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的形式包括小组讨论、译文互评、合作收集语料来分析解决问题等多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别人的看法,了解不同的观点,从而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建构主义的社会性,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交流,而是在这种互动中的知识积累和建构。
第五,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其个性的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则更注重共性的发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略了把学习转化为学习者的自主行为,因而无法真正地发展其潜能,建构其知识。这种填鸭式地教育方式只会扼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学生感到学习就是负担。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的个性发展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充分使学生体现其价值、弘扬其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完善。
三、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翻译课堂教学
1. 突破教材的局限,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学习技能
翻译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须通过翻译练习进行知识建构。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翻译,实施教学互动。通过综合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查阅工具书等相关资料,在翻译实践中学会如何选择所给词语的语境意义、搭配意义、语法意义、情感意义、文体意义、引申意义、抽象意义、具体意义、模糊意义等,以建构词汇层面上的翻译技巧和经验。此外,可以让学生分组从阅读过的语料中收集、归纳、整理某个词语的翻译是选择了其何种意义;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一些句子进行翻译,以PPT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并介绍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或让学生收集一些广告、说明书、公示语等外宣资料,中英文对照,分析译文的优劣及意合与形合、人称与物称、动态与静态、分析语与综合分析语、主动与被动、柔性与刚性等差异在译文中的体现;或从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中收集一些语料,中英文对照,找出熟词的文体意义及其语体的差异。通过仔细研读原文与译文,领会英汉语的差异所在,这正是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所必需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运用翻译理论与技巧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会翻译策略,灵活运用翻译技巧,从而建构更为系统的英汉语差异、翻译技巧和策略有效选择的知识体系。
2. 注重學习效果,及时进行学习评价,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体验规则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积极地体验,有利于其知识的建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先布置学生翻译一组有针对性的句子,并就翻译方法提出建议,从而使其对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于自己的成功译作,比如一个好句子、好段落或一篇好文章,他会急切地等待着老师的肯定。教师应认识到表扬的积极效应,运用教材中所讲授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技巧来分析和评价学生的译作,对符合译入语表达规范的巧妙转换的译例大加赞扬,从学生的译作中探寻翻译规则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享受着获取知识的快乐。比如,在讲授汉语无灵句的翻译之前,在群共享中上传了10无主句让学生翻译,并分析归纳无主句的翻译技巧。学生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集思广益,每个句子都有若干个译文,每个译文的优劣都作了注释,翻译的方法也进行了归纳,如:1、采用被动语态,用汉语宾语作英译文的主语;2、译成英语的祈使句;3、增补主语;4、用it作形式主语;5、把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名词化后作主语,采用被动语态;6、采用there be 句型;7、采用倒装语序等等。课后将学生的优秀译例汇总起来,加上评语并注明是哪位同学翻译的,上传到共享,让群里的同学都能看到优秀的学习成果,译文入选的学生体验着收获的快乐,译文没有入选的学生则更加努力,争取下一次翻译练习自己的译作能够入选,这一举措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达到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建构汉语无主句英译规则的目的。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积累经验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认识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认为新知识的获得是建构在其经验的基础上。即使有些知识从来没有了解过,但是学习者也会从相关的经验着手,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如中小学的学生,虽然他们没有学过翻译理论和策略,缺乏理论的指导和策略的借鉴,但也能进行英汉互译,因为他们有经验可以依赖。由此可见,学习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对建构翻译理论、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丰富学生的英汉互译经验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而经验的积累又取决于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作为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好的学习策略可以使学习者事半功倍。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通过以下问题的回答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与期待,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提问的问题如下:
1、谈谈你在翻译中所遇到的困难。
2、你学习本课程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3、除了翻译课之外,你打算如何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
其次,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来翻译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或段落。通过翻译,一方面,让学生对翻译有了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词不搭配,语法意识薄弱,惯用法意识不强,连贯意识差,缺少必要的衔接词等,可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项目进行有效地侧重练习,以达到积累经验的目的。
再者,自上翻译课之日起,要求学生每周翻译一篇短文,250字左右,定期进行抽查,并记入平时成绩。每周的翻译练习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建构系统的翻译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4. 鼓励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能力得以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源于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除了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外,还可以把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外训练,即激励学生在课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翻译实践,独立分析、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翻译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后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到一些翻译公司去做兼职,从而获得更多的翻译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不仅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也可以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此外,还要求学生阅读一些翻译方面的书籍或期刊,了解翻译研究方面的前沿理論,并以此来指导翻译实践,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为翻译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为翻译课堂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体验。在翻译课堂教学中, 教师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此外, 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翻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认知能力, 在系统的翻译训练中不断地提高其翻译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李亚丹.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7.
[2]韩敏. 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 3) .
[3]巨瑛梅,刘旭东. 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5-130.
[4]骆贤凤, 陈颖芳. 建构主义视阈下的翻译人才培养论略[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5).
[5]马万华.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大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1999(5).
[6]王英鹏. 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模式和翻译人才培养[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7]杨自俭. 关于译学研究的一些想法[C]. 张柏然,许钧.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8.